七旬患者網上控訴 法官調解力促和諧
作者:賈雯雯 發布時間:2010-04-19 瀏覽次數:581
醫生與病人本應是魚與水的關系,但由于醫生專業性與病人認知程度的差異,醫患糾紛不斷增多。日前,海安法院就審結了一起醫患糾紛案件,與以往的醫療糾紛案件不同的是,這起案件曾受到網絡輿論的高度關注。當被告某醫院將4000元賠償款送到年過七旬的原告徐大爺手上時,他釋然地笑了,長達幾個月的維權路也終于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七旬老人斷腿住院 治療過程“一波三折”
不滿醫院治療效果 患者怒而上網控訴
在徐某住院期間,由于傷口愈合不良并出現感染現象,其親屬以“南京兒童醫院的徐寶寶,海安某醫院的徐爺爺”為題在網上發帖,詳細敘述了徐某就診的過程,對該醫院及相關醫生進行控訴,并要求賠償損失22萬元。一石激起千層浪,此貼一出,引起了許多網民的關注和跟帖,不少網民紛紛對徐某表示同情。然而在此之后,徐某病愈,醫院通知其出院并結清所欠醫療費。徐某以種種原因拒絕了院方的要求,不肯交還所占用的床位。無奈之下,醫院只得將徐某告上法庭,雙方對于糾紛各執一詞。
找準關鍵巧介入 傾心調解平紛爭
在案件審理之初,該案承辦法官會同法院法醫組織雙方庭前調解,但因當事人意見分歧較大,根本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在案件開庭審理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對于該案的案情及處理意見進行了充分的說明。細心的承辦法官發現,該案的一個關鍵點在于徐某對于中醫院所提出的專業方面的解釋持不信任態度。為了確切分析患者創口感染的原委,承辦法官又組織雙方當事人到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向骨科專家進行咨詢。專家在咨詢后明確答復,海安某醫院的治療是符合原則的,而患者出現創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得到這樣的回復后,承辦法官又一次召集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專家的意見得到了雙方的認可,徐某也認識到醫院在治療過程中并沒有大的過錯,而醫院也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實際情況并且其感染癥狀確實未完全消失,在法院的居中調解下,雙方最終握手言和,于是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