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南通訊:早春二月,咋暖還寒,已經沉寂數月的南通經濟開發區某民營企業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又響起了“隆隆”的機器聲,正在車間緊張勞作的工人們臉上都露出久違的笑容,綻放出濃濃的春意。去年底,因該企業資金周轉困難,企業主突然“失蹤”,導致該企業100多名職工因欠薪而集體向法院起訴,南通開發區法院在審理中發現該企業平時生產、經營狀態良好,沒有簡單的一判了之,而是采取“放水養魚”的方式,積極協調促進雙方達成分期償還協議,同時根據企業仍有較好市場前景的實際,建議嘗試通過破產重整方式化解危機,目前這家公司經過短期調整后已重新煥發生機。

受全球性金融危機及國內銀行信貸規模減縮等多重因素影響,南通部分中小企業采取減少勞動力、降低勞動報酬來縮減開支,導致勞資關系對立,勞動爭議訴訟案件數量明顯上升。去年全市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2011件,凈增1254件,增幅高達165.7%。南通中院黨組對此高度重視,把“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作為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指導思想,盡可能做到服務經濟發展與保障民生權益統籌兼顧,既不漠視勞動者應有的合法權益,也不“殺雞取卵”,無視企業生存而影響勞動者的長遠利益。為盡量幫助解決企業融資難、避免因企業停產、歇業造成大量的勞資糾紛,市中院及時出臺了《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為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實施意見》,在立案環節建立訴訟綠色通道,在審理環節依法保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在執行環節盡量縮短執行周期,盡快實現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權利,積極防范、妥善處理企業生產經營風險及其引發的拖欠職工工資問題和群體性事件,著力化解社會矛盾,減輕社會震蕩。據統計,將大量勞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或訴訟之前。

在處理勞動爭議案件過程中,全市法院強化和諧理念,突出調解優勢。海安法院在審理海安潤鑫棉業公司勞資糾紛一案中,展開了“馬拉松式”的艱苦調解,歷時9個多月,單獨或集中調解十余次,最終使這起群體性糾紛得到妥善解決。開發區法院針對企業負責人很少出庭應訴,而律師、企業職員等訴訟代理人不愿或不能代表企業意愿的情況,與轄區內百家企業建立了“院企調解機制”。一旦涉及企業的勞動爭議案件,法院直接與企業負責人對話,加大調解的主動性。開發區法院依托工會特邀調解員,廣泛開展委托調解、協助調解、聯合調解,吸納一切有利因素促進調解。在調解的基礎上,全市法院強化公正理念,實行勞動爭議案件集中管轄和專業化審理的模式。開發區法院成立了“勞動爭議速裁庭”、海安、海門等法院成立了勞動爭議專業合議庭。為幫助勞動者及時追索經費,南通法院要求對于追索工傷待遇、工資報酬、養老金、經濟補償金以及案情簡單、法律關系明確的勞動爭議案件實行“簡繁分流”,不受15天答辯期的限制,適用簡易程序快速審理,即時調解。崇川法院設立了訴前和諧司法中心,先后在訴前成功調解了宏麗色織廠與115名職工勞動爭議案、某建筑公司與33名職工勞動爭議案。開發區法院將關口前移,與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建立了“重大勞動爭議案件互報制度”,提前掌握糾紛信息,加大訴前防控,提高解決糾紛的合力。據統計,去年全市兩級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2011件中,其中1510件以調解或爭議一方撤訴處理,調撤率達75.32%

去年11月,啟東市某玩具廠因宏觀經濟趨緊,融資出現困難,大面積拖欠工人工資,少的有千元,多的有8萬余元,企業瀕臨倒閉邊緣。該廠97名工人與廠方代表協調解決拖欠工資未果,群情激憤,集結前往政府上訪,揚言不達目的就砸設備、搶東西,事態一觸即發,啟東法院在得知情況后,主動介入,采取格式化訴狀的方式快速立案,并立即組織精兵強將成立專門工作組進行調解,最終這批可能危害社會穩定案件全部調解結案,勞動仲裁部門仲裁的經濟補償金糾紛也得到了妥善解決,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有效保障。當地政府專程給法院送上了“人民法官為人民,構建和諧立新功”的錦旗。針對勞資糾紛對抗性甚至破壞性嚴重的特點,南通法院不坐等案件上門,而是樹立預防理念,實施關口前移,努力將勞動爭議糾紛早控制、早處置、早化解。開發區法院與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建立了“重大勞動爭議案件互報制度”,提前掌握糾紛信息,掌握處置主動性,加大訴前防控,提高解決糾紛合力。在東盛蓋天力案件仲裁過程中,南通中院、啟東法院與啟東市分管市領導、仲裁機構負責人一起研究,尋求最佳的處置方案。為從源頭上控制勞資糾紛,去年以來,南通中院組織兩級法院對《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后企業面臨的問題進行了調研,通過司法建議和加大宣傳的形式,給企業“挑刺”,糾正企業在執行勞動法規方面存在的問題。目前全市3000多家規模企業中,訂立勞動合同的企業數量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