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徐州訊:在“大學習大討論”活動中,豐縣法院聯系審判工作實際,將活動的階段性成果和收效落實到各項審判工作中,推動了法院工作的全面發展。

一、創新工作機制,著力提升干警的綜合素質。一是圍繞決策管理、隊伍管理、審判管理和行政管理,在創新上下功夫,突出制度的人性化和規范化,使遵章守紀成為干警的自覺行動,達到隊伍管理的長效機制。二是探索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干部績效考評機制,實行《崗位責任量化管理考評辦法》,針對各內設機構、人員序列及其職能的不同特點,進行科學分類,形成了適合不同崗位特點的考核體系,實行全員量化考核和績效管理。三是加大職業教育和培訓的力度,提升法官的職業意識和服務意識、協調溝通能力。四是通過開設法官論壇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提高法官服務大局、適用法律、駕馭庭審、撰寫文書和解疑釋惑的能力,促進干警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二、加強法官職業化建設,著力提升法官的司法能力。一是通過中層領導崗位競爭上崗、向社會公開招錄工作人員、選派近優秀青年干部到法庭掛職鍛煉等方式,加強人才資源建設。二是積極探索分類管理,建立法院人才庫,完善評價機制,加強法官職業化管理。三是開展“司法能力建設年”活動,組織開展庭審觀摩競賽、裁判文書和卷宗評選、爭創辦案、調解、調研、速記能手等比武活動,著力錘煉干警的司法技能和服務技能。四是根據審判工作規律和法官職業特點,強化法官的職業意識、培養法官的職業道德、提高法官的職業技能、樹立法官的職業形象、完善法官的職業監督等方面進行法官職業化建設。

三、深化司法改革,著力提升審判管理的科學性。一是不斷改革審判監督機制,初步形成庭前指導、庭審旁聽、庭后評審的“三位一體”的審判監督模式。二是強化群眾監督,將辦案程序、審判流程、收費標準、投訴電話等項內容向全社會公開,確保開庭前各環節運行規范、合法。三是推進“訴調對接”。針對目前法院案多人少的實際,在做好訴前引導工作的同時,積極探索構建訴訟調解與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的銜接機制,將矛盾糾紛消化在立案前。四是通過推進執行助理制度改革,對執行助理進行科學定位,明確其職責,充分發揮執行助理作用,有效減輕執行法官壓力,實現司法資源的最佳配置。五是強化審判委員會的職能。實行審判委員會例會制,在案例指導、經驗總結、統一辦案標準和尺度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指導全院的審判工作。

四、優化物質裝備上下功夫,著力提升服務審判的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大對庭審設備、現代化辦公設備、信息化設備及“兩庭”裝備配備力度,大力推進法院物質裝備建設。在審判工作中,將保障民生作為切入點,寓服務于審判之中,不斷創造便民訴訟條件、落實便民訴訟措施。先后為3個法庭購置庭審專用車;在立案大廳設立服務中心,為當事人打印訴訟材料、復印資料提供便利;各庭室配備了品牌電腦和打印機等設備,進一步提升了網絡信息化辦公設備的檔次,增強其實用性;為法警大隊新添了防彈衣、防暴頭盔、防暴器、網槍、對講機等警用器材,為執行重大任務、處置暴力抗法和處置突發事件等任務打下了良好的物質裝備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