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現象愈顯突出,其中,在校學生犯罪率有所增高。近兩年來,我院審理了多起涉及在校學生的違法犯罪案件,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預防和教育,在校生犯罪很有可能發展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在校生犯罪原因分析

1、學校方面的原因。

在本市犯罪的在校生中,學校管理的缺失起了很大的負面作用。一些學校仍一味追求高升學率,教師平時很少注重對學生道德、法律方面的教育,許多學校所開設的法律課程往往被文化課所擠壓、侵占,成了擺設,使得在校學生缺乏必要的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個別未成年人因此不知法、不守法,極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如我院審理的一起某在校學生強奸案,由于該生不懂得與幼女自愿發生性關系也是觸犯刑法的,故其實施了強奸行為,最終受到法律的懲處。

2、家庭方面的原因。

在本院受理的幾起在校生犯罪案件中,不乏家境殷實的學生,可他(她)們的行為卻讓人難以理解。如我院受理的一起案件中,某在校女學生在其并非缺錢的情況下,介紹賣淫女賣淫,同時自己賣淫從中獲利,單純從物質需求角度已不能解釋上述案件。可以說,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家長平時過度溺愛子女,對子女的不良行為從未加以制止和教育,放縱孩子,一味依賴學校進行管教,出事后才后悔莫及。其結果使子女心理畸變,對社會、人生產生戒備、懷疑甚至完全排斥的心理,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

3、在校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1617歲年齡段的在校生有其特殊的心理與生理特點,這個時期的在校學生處在青春期,自控能力比較差,容易沖動,而且其道德觀念尚未成熟,判別是非的能力也不強,且部分在校生缺乏法制觀念,缺乏自制力,極易采用非法手段來實現自己的目的。如我市某校一起聚眾斗毆案中,兩位女生僅僅因為一句口頭上的糾紛,便各自糾集一大幫人擺場子,打群架,造成了惡劣影響。

二、預防在校生犯罪對策分析

1、強化學校教育管理力度。最主要的就是要強化學校、教師對在校生的教育力度上,許多在校生尤其是職校的學生之所以經常觸犯法律甚至受到刑罰的處罰,很大程度上與學校、教師的管理力度不夠有關,建議學校延長基本法律課程的課時,保質保量上好法律課程,讓在校生了解與他們有關的相關法律法規。

2、進一步強化家庭的監管力度。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教師,其言行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因此,家長應加大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力度,認真履行好監管職責,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對孩子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心,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密切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并予以正確引導,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同時,家長應積極監督孩子接觸的大眾媒介、生活的社會環境,對孩子交友應積極引導,認真甑別,防止受有不良習氣朋友的影響。

3、建立預防在校生犯罪的防控機制。需公、檢、法及社會各界力量的投入,形成多方合力。公安機關應加大對教唆在校生犯罪的教唆犯的查處和打擊力度,凈化學校周邊環境,整治社會不良場所;檢察機關應注重對微罪免予起訴的在校生的教育挽救力度,預防他們再犯;我院則針對已經起訴的在校生,采用圓桌審判方式,寓審判與教育一體,同時對已受處罰的在校學生進行的回訪,不僅對他()們起到進一步關心、教育的作用,而且通過與學校的座談,也能夠了解其他在校學生最近的思想動態,并對相關學生進行預防式教育。建議公、檢、法及其他相關執法部門能夠形成對學生的法制教育聯動,定期輪流送法進學校,給在校學生建立起一個銅墻鐵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