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案件大幅上升的原因和對策
作者:唐彬彬 發布時間:2009-02-19 瀏覽次數:1450
勞動爭議案件近兩年呈持續高發態勢,筆者對勞動爭議案件的特點、遞增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一、勞動爭議案件的現狀和特點
1、勞動爭議案件的數量呈大幅度上升趨勢。東臺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2005年為23件,2006年為28件,2007年為72件,2008年受理122件。
2、勞動爭議案件的類型較多,涉及法律法規繁雜。新類型案件不斷出現,如繳納社會保險金案件、支付經濟補償金案件、拒付加班費案件、企業改制引發的下崗案件等。
3、群體性的勞動爭議糾紛以及國有企業改制引發的勞動爭議案件較多,社會影響較大。
4、解決勞動爭議的時間長、法律程序復雜,案件調解難度大目前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程序為一裁二審制,不利于及時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二、勞動爭議案件上升的主要原因
1、“一裁二審”的處理程序存在弊端。目前處理勞動爭議的程序為一裁二審,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只有在當事人服從而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情況下才能生效,一旦進入司法程序,仲裁委的工作即沒有任何價值。
2、用人單位內部管理不規范。忽視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存在大量的事實勞動關系。一旦發生勞動爭議糾紛,雙方都難以舉證。
3、訴訟成本的降低,使勞動爭議糾紛的雙方將司法作為解決勞動爭議糾紛的首選途徑。人民法院對勞動爭議案件收費僅為10元,適用簡易程序的減半收取,勞動仲裁案件將不再收費。導致當事人會輕而易舉地選擇走完“一裁二審”的全部程序,該院2007年共審結勞動爭議案件72件,有35件上訴,上訴率高達48.61%,其中不乏惡意上訴。
4、企業工會組織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用人單位忽視職工權益的維護和保障,沒有充分發揮工會的維權作用,進一步激化了勞資關系,一些本可以由工會解決的勞動爭議案件無法及時得到處理而訴至法院。
5、勞資關系越來越緊張。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比較嚴重且比較普遍,勞動者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
6、《勞動合同法》側重對勞動者權益的合法保護。對用人單位則強調了更多的責任,使勞動者維權有了更加明確具體的法律依據,。
三、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幾點建議
1、規范、健全勞動仲裁和勞動審判機制,理順仲裁與審判的關系,可將“一裁二審”修改為“或裁或審”。對當事人達不成協議的,一律由人民法院訴訟處理。勞動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對仲裁裁決不服的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
2、充分發揮基層人民調解組織的作用。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調解機構體系。
3、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建立監督體系,規范企業行為。糾正企業違法行為,重點查處企業的非法用工、欠繳社會保險費和克扣工資等行為。
4、與仲裁機構建立溝通協調機制。人民法院應與仲裁機構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對疑難復雜或群體性案件進行經常性的交流探討,通過雙向互動促進審判質量和仲裁水平的共同提高,從而使勞動糾紛得到及時妥善的解決。
5、成立專門的勞動爭議案件合議庭。加強對勞動爭議案件的專業化審理,組成相對固定的合議庭或指定法官專門審理此類案件。并借鑒有關國家的做法,吸收工會代表作為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