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中院工作“思路開闊、工作有方、應對自如”----市委書記羅一民接受《江蘇法制報》記者專訪
作者:宣傳處 發布時間:2009-01-16 瀏覽次數:924
本網南通訊:近日,南通市委書記羅一民接受了《江蘇法制報》記者的專訪,羅書記稱贊近年來法院工作“思路開闊、工作有方、應對自如”。以下是記者專訪記錄的部分片斷。
記者:改革開放的30年,波瀾壯闊,也是人民法院不斷發展和進步的30年。30年來,特別是最近幾年來,記者了解的南通法院,在維護穩定、保障發展、促進和諧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南通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全面騰飛作出了突出貢獻。
羅一民:是的。南通兩級法院黨組圍繞“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指導思想,通過不斷地集中教育、學習研討、以案析理、整體考核等多種有效舉措,促進了廣大干警特別是領導干部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鑒別力,正確認識和處理審判工作與全市大局的關系,努力在執法思想、司法實踐、審判作風等方面,真正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做到更加自覺堅定地接受黨的絕對領導。這幾年,通過上下兩方面的互動,南通法院在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重要司法保障的同時,也推動了自身各項工作和基礎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受到了上級和市委的充分肯定,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普遍贊譽。
記者:南通是我國改革開放最早的城市之一。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您對南通法院的工作有些什么評價?
羅一民:總的感覺是他們思路開闊,工作有方,應對自如。最大的感受是他們工作部署具有前瞻性。這幾年,南通法院所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部署,較好地彰顯了時代性,體現了科學性,實現了司法服務大局、惠及于民的實際成效。在科學定位工作、及時回應大局需求、準確把脈發展難題,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發揮了重要、積極的作用。例如,圍繞服務科學發展問題,及時制定《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為我市實現經濟騰飛和全面小康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實施意見》,對做好保障和服務工作作出了科學部署;圍繞深化企業改制問題,及時提交《關于規范國有、集體企業二輪改制有關問題的報告》,提出了解決企業二輪改制中存在的傾向性問題的對策意見,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圍繞創新型城市建設問題,敏銳地將知識產權保護引入家紡市場、電動工具領域,建立知識產權司法保障新機制,得到了省高院、最高院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高度評價。
記者:依法服務大局不僅僅是一種理念、一個原則,更是一項重大實踐。南通法院在職能履行方面您感覺怎樣?
羅一民:這幾年,南通法院創造性地把科學發展的理念,融入到職能履行之中,確保服務大局有新舉措、新突破、新成效。著力推動審判機制創新,順應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新期待,找準服務大局的著力點和切入點,在全省率先開展“訴調對接”試點,探索建立行政審判、便民服務、息訴穩控等多項新機制,人民群眾的滿意度顯著提升;著力推動管理機制創新,制定了完備的審判工作大接軌、上下法院大聯動的績效考評體系,不僅有效破解了當前法院面臨的案多人少的司法難題,而且使審判績效指標得到優化,司法的公信力顯著提升;著力推動服務機制創新,針對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生產經營難以維系、職工群體性勞資糾紛突出等問題,率先出臺《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為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實行為中小企業開辟訴訟綠色通道等多項服務舉措和保障措施,既安定了企業職工和債權人的人心,又推進了企業項目的加快重組,司法工作的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經濟效果顯著提升;著力推動協調機制創新,不斷強化與政府及其組成部門的協調溝通,全力促進依法行政,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有效落實,被最高院領導和國家級媒體譽為“南通現象”,并在全省及全國廣泛推廣,司法的權威性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記者:羅書記,在南通采訪中,兩級法院的領導都說到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關心。在法院基層基礎和隊伍建設等方面,無論是建設用地、經費保障還是人員編制、干部提拔交流等,黨委、政府都全力給予支持。目前,全市9個基層法院審判綜合樓均得以順利建成,為法院更好地發揮司法功能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羅一民:法院工作要贏得黨委、人大、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心,思想就要跟上形勢,眼光就必須敏銳,觀察思考問題就要更有高度。雖然南通法院在近幾年全市組織的職能目標考評、共性目標考評、社會評議、領導評鑒等組成的綜合績效考評中多次躋身先進行列,但是,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不斷變化,各種社會矛盾因經濟利益調整和形勢變動錯綜復雜地顯現出來,法院工作時刻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新考驗。我們要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務實的審判作風,切實承擔起保發展、促和諧的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