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法院建立未成年犯“社會聯動幫教”機制促社會和諧穩定
作者:徐潔 發布時間:2007-11-09 瀏覽次數:1014
本網徐州訊:為教育和挽救失足少年,切實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新沂法院積極探索建立以聯動預防教育、聯動庭審教育、聯動審后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未成年犯“社會聯動幫教”有效機制,實現了“寓教于審、懲教結合”的目標。
一是多渠道加大普法宣傳教育力度。該院經常與公安等有關單位上街設立宣傳臺,向群眾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在全市各中學和部分小學設立了法制教育站,承擔起大部分學校的課外法制教育。堅持“一課兩會”制度。“一課”即堅持與學校形成正常聯系制度,采取少年模擬法庭、法律知識競賽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對學生們進行法制課教育。“兩會”即“以案講法會”和“家長師生座談會”。“以案講法會”就是選擇典型案件公開宣判,召集青少年學生旁聽。“家長師生座談會”即定期組織學生、家長、教師座談,各抒己見,共同研究青少年保護和教育問題。同時,還聯合檢察院等有關單位,成立了“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聯合會”,建立起了以法院為龍頭,各會員單位齊抓共管并及時向法院反饋信息的聯動機制。通過召開未成年犯“社會聯動幫教”座談會,開庭前邀請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學校的老師、同學、法定代理人、辯護律師參加座談等,發揮有關方面的優勢,便于其從不同的角度對被告人進行審前階段的法制教育。
二是注重發揮在庭審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從共青團、婦聯、工會等單位聘請關心熱愛青少年工作的相關人員,作為特邀陪審員直接參與案件審理工作。通過公訴人教育青少年被告人正確對待審判,分析犯罪行為對社會的危害和應當受到的刑事處罰,促使其及早自我悔過。發揮辯護人的作用,幫助青少年被告人分析危害行為發生的主、客觀原因以及應吸取的教訓,進行深層次說教。發揮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或其他監護人的作用,在庭審教育階段、最后陳述階段安排法定代理人或其他監護人發言,從親情角度對被告人再次進行教育,達到融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于審判之中的特殊教育效果。
三是充分做好青少年被判處緩刑、管制工作。該院聯合公安機關、被告人所在村委會,居委會等做好對被判處緩刑、管制青少年犯幫教工作,通過“一個公告”即建立對被判處緩刑、管制的青少年犯判后公告制度;“二個通知”即安排被判處緩刑、管制的青少年犯于判決生效后到法院領取執行通知書,法律文書生效通知書、判后告誡通知書。“三個溝通”即在判后注重分別與被判處緩刑、管制的青少年犯的所在轄區公安機關、工作單位、村委會或居委會的溝通。不僅增強了對被判處緩刑、管制的青少年犯判決情況的透明度,也使審判更加公開、“陽光”。通過采取以上措施,使法院與公安機關、居委會聯合對被判處緩刑、管制的青少年犯進行全方位管理、幫教工作落到實處,避免了預防考察、監督失控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