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徐州訊:進入七月份以來,銅山縣鄭集法庭特別注重訴調對接工作,在這項工作中邊實踐邊探索,并已初見成效。

一次偶然的機會,該庭法官發現,有些來庭旁聽的人員,雖然既不是村鎮干部,又不是專職人民調解員,但卻能憑借其在當地或在當事人中的威信和名望,再加上其能說會道,簡便快捷地促成了個別案件案結事了。如今年6月,該庭王延民法官受理的原告侯某某訴被告袁某某相鄰關系糾紛一案,被告借原告的一面墻頭搭建了廁所,給原告的生活帶來了不便,原告要求被告拆除該廁所,雙方在訴前就多次發生爭執,甚至大打出手,彼此都揚言要拼個你死我活。經法官反復做工作,并邀請村書記和人民調解員參與調解,但被告拒不同意拆除廁所,并聲稱:“判決也不怕,誰敢拆廁所就和誰拼命。”在此情形下,王法官雖然制作好了判決書,但并沒有急于下判,而是通過多方打聽,得知其村里管理市場的主任高中鋒很善于協調鄰里糾紛,在十里八村很有威望,也很有人緣,王法官在與當事人的閑聊中了解到雙方當事人都與高中鋒很熟悉,而且也都對此人頗有好感。于是,王法官在810找到高中鋒,向其說明來意、介紹案情,并講解了有關法律規范,該同志感受到了法官的信賴和尊重,非常高興地接受了協助調解的邀請,并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立即找到雙方當事人,還請來了當事人的老表幫助做工作,整整一天時間,高中鋒反復奔波于雙方當事人之間,通過背靠背、面對面多次調解,終于使雙方當事人達成了調解協議,被告同意拆除廁所,高中鋒還主動拿出100元,作為被告拆除廁所的費用,弄得原、被告都不好意思,最后還是原告硬塞給被告100元,雙方親切握手,皆大歡喜,不久廁所就在平靜的氣氛中被拆除了。

受這起成功案例的啟發,鄭集法庭專門召開了關于訴調對接的研討會,總結調解工作經驗,探索訴調對接快捷高效的新思路,動員各位法官“組建”和發展象高中鋒這樣的“特邀調解員”隊伍。該庭法官們認為,這些“特邀調解員”往往都非常熱心、好要面子,且在當地群眾中有點威望,他們以能夠參與法院的調解工作為榮,而且對法院的工作既感神秘又感興趣,在將那些難纏的案件調解了結后,他們則既感到自豪又覺得很有面子,從未索要過任何報酬,他們能夠聽到法官熱情的稱贊、受到法官和當事人的感激和尊重,就覺得很有面子、也很知足了。目前,該庭幾位法官每人都有幾個這樣的固定或不固定的“特邀調解員”,而且法官之間對“特邀調解員”實行“資源共享”庭長則注重對“特邀調解員”的人品素質及調解協議的合法性進行把關,同時要求各位法官與“特邀調解員”保持一定距離,避免“特邀調解員”變相說情、干預案件的公正審理。一個多月以來,該庭通過這種靈活機動的方式,已成功地調解了十余起案件,而且這十余起案件中,有的是即將送達判決書,有的是矛盾已經激化,而通過這些“特邀調解員”積極、熱情的努力,不僅實現了案結事了,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