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司法規范化譜寫為民新樂章 - 鎮江潤州法院司法規范化建設亮點剪影
作者:孫彩萍 王蒙 發布時間:2009-01-19 瀏覽次數:2838
2008年12月30日,全省法院系統司法規范化建設現場會即將在鎮江市潤州區法院召開,作為一家基層法院,潤州法院深刻解讀了司法規范化建設與審判工作的辯證關系,以規范的司法行為,從件件關乎民生的個案做起,用規范、和諧的方式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矛盾和爭議,通過審判和服務彰顯了司法功能,走出了一條有特色、有亮點的司法規范化之路。現在,讓我們走近她,解讀她……
亮點一:便民措施落在實處司法為民放在心中
“謝謝,謝謝!”說著生硬漢語的新疆人麥麥提踏上了回家的火車,向站臺上送行的法官激動的揮手。麥麥提是潤州法院審理的案件中的一位普通而又特殊的當事人,說他普通是因為類似的道交案件每年都要審理幾百起,說特殊是因為他是一名少數民族當事人,只會說簡單的漢語,不認識漢文。訴訟中,法官了解到麥麥提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無力聘請翻譯,為最大限度地維護少數民族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將司法為民理念真正落在實處,潤州法院根據法律規定,多方查找為他聘請了維語翻譯,保障了麥麥提參與庭審程序,充分表達自己意愿的權利。臨近年關,為了讓麥麥提盡早解決此事回家過年,法官又著重于做調解工作,經過法官一番在情在理、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使得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該案圓滿解決。法官們還自發為麥麥提籌措了路費,將他送上了回家的列車。
為語言不通,經濟困難的當事人聘請翻譯僅僅是潤州法院司法為民舉措的一個小縮影。走進寬敝明亮的立案大廳,李大爺看到的是通俗易懂、詼諧幽默的法律漫畫故事,起訴須知、訴訟風險提示書、告當事人書等訴訟資料放在醒目處隨手可取,李大爺要起訴的借貸糾紛在立案法官熱情、規范的操作中十分鐘就完成了。預約立案、假日法庭、巡回審判、交通事故法庭、法制宣傳、司法救助,憑著這一項項便民措施,法院將司法為民的理念滲入到訴訟程序的每一個環節,為當事人輔就了一張全方位的司法為民網絡。
亮點二:從等上門到走出去與社區共建和諧社會
"我再婚了,現在又離婚了,對再婚老婆帶來的孩子要不要承擔撫養義務?","樓上漏水造成我家損失,我該怎么辦?","人家把我撞傷了,法院也判肇事者給錢,但他就是不給,我申請執行需要什么材料?"……,今年12月4日,潤州法院“黨員服務站”的法官們來到共建結對小街社區,開展了送法進社區活動,與居民零距離接觸,為他們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并向社區贈送了法律書籍。
潤州法院院長吳猛認為,化解矛盾糾紛,服務和諧社會,人民法院還必須走出院門,依靠社會力量形成綜治合力。為此,他們結合實際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先后與楊家門社區、小街社區結成了共建單位,適時為社區提供法律咨詢、為青少年上法制課、發放訴訟宣傳資料等。同時,還建立起訴訟調解與人民調解對接機制,訴訟調解與人民調解良性互動,提高了調解率,使一批民事糾紛消化在“第一道防線”。下一步,法院將會在轄區內選聘一批威望高、綜合素質強的人民調解員作為法院的“編外法官”,全面構建法院、社會大調解網絡。對這些聘請的專、兼職調解員,法院將采用業務培訓、案例指導等形式增強人民調解員調解能力。并嘗試將委托調解和協助調解相結合,不斷創新人民調解方式,通過民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的建立,充分整合各方資源,把矛盾化解在基層,促進社會和諧。
亮點三:審判管理插上翅膀 高效規范用陽光打造
在院黨組一班人的眼里,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訴訟當事人需要的,法院就應當盡可能地提供。早在2004年,法院用高科技落實“便民網絡”系統,添置了電子觸摸屏、滾動顯示屏、網上立案、電子簽章等便民設施,落實審判公開措施。減少當事人訟累。市民李先生常年在外出差,和妻子感情不和雙方協議到南徐法庭離婚,原以為至少三個月才能辦完的案子,從立案到拿到調解書,僅用了一個小時,新科技帶來的新飛躍,讓他 “難以置信”。四年來,法庭99%的裁判文書在當庭宣判或調解后即可送達當事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當事人的訴訟。
在潤州法院,院黨組率先推出審管工作黨組考核制。審管辦運用信息網絡,為審判活動定規矩,大膽對案件質量問題較多的部門和個人實行“問責追究”,有效強化了庭長管理職責和法官辦案責任心。審管信息輸入微機網絡,可動態掌握法官完成本職工作的數量、質量、效率及效果量化考核情況,并作為選拔、任用、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據統計,今年該院共受理各類案件5152件,審、執結4719件,解決、兌現爭議標的3.6億元,案件增幅達22.5%,,結案增幅24.5%。同時,為了讓司法鑒定在“陽光”下操作,還進一步規范了司法鑒定程序,一方面嚴格審批手續,另一方面通過運行計算機選號程序,由當事人通過電腦自動確定鑒定機構,杜絕了人工干預和暗箱操作,得到了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的一致肯定。
亮點四:崇法尚德法文化 架起溫馨文化橋梁
法院沒有文化,就等于沒有法魂。對此,院長吳猛提出了重點結合司法規范化建設的需要,合理規劃,全面啟動法院文化建設工程,實現法院文化建設與司法規范化建設的“雙贏”格局。在潤州法院走一圈看一遍,敝開的、透明的、溫馨的、井然有序的、綠意盎然的,攝影、書法、繪畫,這些直觀元素像靜靜流淌的水,人徜徉其間,既有居家的自由自在,又能產生海闊憑魚躍的進取感。調解室里精心選取的鄰里和睦、尊老敬老的古代寓言和法官說法的緊密結合,寓意著潤州法院對法文化的崇尚和對法治精神的追求。一對因瑣事鬧離婚的小夫妻,在調解室溫馨的環境里,在法官溫和的勸解下,怒氣沖沖而來,心平氣和回家。
結合司法規范化建設的需要,該院積極推進法院文化建設,使法院的每一處地方、每一個長廊都成為一個“傳承法院文化,弘揚法院精神,規范司法行為”的教育場所。2009年,該院還將開工建設全省一流的法文化主題公園,把江南園林建筑與富含司法理念的中外法律文化典故、道德故事的碑刻相結合,倡導法官和諧司法、引導當事人息訴服判,法文化主題公園將成為潤州法院傳播法院文化、弘揚法治精神的又一個重要場所。
“倚天萬里需長劍”,如何走出一條精彩紛呈、亮點頻閃的司法規范化之路,潤州法院用心作為溝通的橋梁、用規范作為工作的準則、用科技作為堅強的后盾,使法院的各項工作均駛上“快車道”,也使法院管理實現了科學化、規范化,給潤州法院帶來了豐碩的成果。該院先后命名為全國調研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廉政文化示范點、全省法院“規范司法行為示范點”、“信息化促司法規范化示范點”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