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寧法院強化落實便民措施
作者:張延延 發布時間:2008-11-10 瀏覽次數:811
本網徐州訊:睢寧法院把愛民、親民觀念融入審判工作的每個環節,把便民、利民和取信于民的各項措施繼續落實在創建立案文明窗口、加強訴訟指導、開展司法救助等便民、利民措施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基層法院司法為民、便民的新渠道。
今年以來,該院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強化落實便民措施:一是積極辦理“口頭起訴、電話立案、人民法庭節假日立案”,為當事人構筑“綠色通道”。針對部份訴訟當事人文化水平低,不會書寫起訴狀,或是家庭困難,無錢聘請訴訟代理人代寫等現狀,規定了口頭起訴制度。即由當事人口述起訴的事實,理由及具體的訴訟請求,立案法官將其內容一一記錄,并當場向當事人宣讀,若無差漏,后者就簽字或捺印表示認可;對邊遠的農民“打官司”,因為距離人民法庭路途遙遠,不能為打一場官司往返數次,人民法庭法官實行節假日值班制度,在當事人電話聯系時根據需要“上門立案”。此外,立案法官受理案件的同時,用通俗的語言,耐心地向當事人宣講證據的范圍,證據的收集,證據的舉示等訴訟常識,引導他們如何“打官司”。
二是立案階段注重訴前、庭前調解,為訴訟當事人節約訴訟成本和時間。始終堅持“能調則調,當判則判,判調結合、案結事了”的民事審判工作原則,采用擺事實,講道理,講法律等方法,積極采取訴前、庭前調解工作,為當事人節約了大量訴訟成本和時間。
三是擴大便民訴訟網絡覆蓋范圍,深化便民訴訟聯系點工作,強化“流動辦案”。針對基層人民法庭的轄區幅員廣闊,辦案人員相對不足的現實狀況,將便民訴訟聯系點輻射到村社,確定固定聯系人,全面推行人民法庭“流動辦案”制度,即人民法庭法官到糾紛所在地實行就地審判,既方便了邊遠困難群眾,又密切了法官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同時還起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宣傳效果,受到當地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高度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