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陰法院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為契機,切實增強親民意識,引導干警自覺踐行“崇法尚德守廉,親民求實爭先”的淮安法院精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規范司法行為,在訴訟服務中體現親民理念 以方便群眾訴訟為落腳點,實行司法規范化管理。上下午提前半小時到崗,細化接訪職責流程,實行首問問責制;設立導訴臺,針對農民工、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的訴訟案件,專門開設訴訟“綠色通道”,優先審理,優先執行;通過修正完善司法行為規范,固化便民措施,將親民理念貫穿訴訟全過程,有效提升司法服務品質。

 

改進司法作風,在司法審判中集聚親民意識 組織法官走進學校村居、對接弱勢群體,通過點對點、線對線、面對面的開展法制宣傳活動。僅今年1-10月份就開展宣傳咨詢活動18次,發放法律咨詢手冊1100余份;對有一定影響力、代表性的案件進行巡回審判,為轄區群眾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強化訴調對接,在小營人民法庭設立“陰井泉”調解工作室,在院訴訟服務中心設立“黃學軍”調解工作室,就地化解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糾紛。

 

完善窗口建設,在訴訟環境中營造親民氛圍 訴訟服務中心實現接待、咨詢、調解、立案“一站式”服務,方便群眾訴訟,除了提供訴訟指南、文書上網等常規性的訴訟資料,還專門開辟區域提供桌椅、紙筆、雨傘、急救藥品、飲用水等人性化服務設施;對生活確有困難的當事人盡可能地為其申請司法援助資金,緩、減、免訴訟費,不斷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共為88件案件當事人緩免訴訟費104741

 

加強司法公開,在陽光司法中打造親民品牌 投入資金擴建了安檢中心,將其改造成集安檢、視頻旁聽、信息查詢和信訪接待為一體的綜合性司法公開大廳,適時向社會公眾公開庭審過程;對社會關注度高、影響大的案件進行庭審直播,向社會公開法院QQ群、法院官方微博,接受社會各界人士的監督;堅持開展每周二上午的“院長接待日”活動,同時利用法院開放日,主動邀請區人大代表、媒體記者、網友、社會群體來院參觀,接受群眾挑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