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解的“心結”
作者:朱雍忌 發布時間:2013-10-29 瀏覽次數:430
81歲的葉某某和82歲的胡某某均已到了耄耋之年,卻始終有一樁心事未了。近日,兩位老人一紙訴狀將養子葉某起訴至宿遷市宿城區人民法院,要求解除收養關系,并要求養子給其購買一套一室一廳商品房。
承辦法官了解到,兩位老人住在養子樓下的車庫,可是養子與二位老人雖朝夕相見卻視若無睹。提起精神上的虐待,兩位老人淚眼婆娑、激動不已。已是55歲的養子卻聲稱自己亦有難解的“心結”,那就是自己的身世之謎。原告訴稱養子系鄰居周大娘撿到送給二原告,可被告卻認為自己是二原告從上海偷來的,并稱其當時已經4、5歲,有了初步的記憶。周大娘已經去世了,被告再無機會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信息。原告為了證明被告的確是抱養而非偷來的,輾轉找到幾十年的老鄰居作證。82歲的證人劉某和80歲的證人高某微顫顫地走上法庭,證實養子葉某確系周大娘抱來送給二原告收養,當時被告剛出生不久,還連著包衣。可被告為什么記憶自己是被原告從上海偷來的呢?原來養母胡某某的娘家在上海,葉某小的時候,養母帶其去外婆家走親戚,回家后學得一口吳儂軟語,被小伙伴嘲笑為“小蠻子”。兒時的記憶有所偏差也是情理之中。一切誤會解開,收養關系確認無疑,可原告葉某某卻有那么一絲猶豫。原來葉某某年輕的時候犯過作風問題,在某寡婦家風流過一夜,周大娘把孩子抱過來的時候聲稱這孩子是某寡婦和他的親骨頭。寡婦門前是非多,葉某某也不能確認孩子是否為自己親生,并提供了其他違反人倫道德的生父信息猜想。被告葉某聽到養父的這番說辭非常憤怒,覺得人格收到極大的侮辱,積怨由此而生,矛盾愈演愈烈。
一邊是年邁的老人需要贍養,一邊是養子未了的心結。承辦法官決定利用周末登門調解。一方面勸說被告放下心結,“養育之恩恩重如山”,一方面建議原告變更訴訟請求,提出更合理的贍養方案。經調解,雙方一致同意解除收養關系,被告每月支付二原告1000元生活費。被告還表示,如果雙方心結未了,通過“親子鑒定”確定原告葉某某系其親生父親的話,仍將承擔起為二原告養老送終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