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十上家門”化古稀近鄰十年宿怨
作者:華靈芾 楊儂艷 發布時間:2013-10-24 瀏覽次數:382
“多虧法官前幾天幫我調解了這起糾紛,不然,這幾天這么大的雨,我家肯定要被淹了!”指著新造好的排水渠,72歲的老王拉著回訪法官的手連聲稱謝。就在一周前,惠山法院陽山法庭的法官“十入其門”,借助村委會的力量,順利調結了一起長達十余年的鄰里糾紛。
老王和老張均年逾古稀,做了十幾年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原本兩家關系不錯,可2002年老張家借老王家的墻壁擱置新翻修的房頂,房頂修好后,每逢下雨天,雨水順著墻壁滴滴拉拉地全滲進墻里,沒到一年,老王家的墻面就因為進水霉爛了,而老張一家又拿不出老王滿意的解決方案,因此,好好的近鄰反目成仇。
2012年8月,老張家再次翻建后院的棚屋。由于新棚屋的排水口正對老王家的房基,老王一氣之下一紙訴狀將老張告上了法庭,要求老張重造棚屋,改建排污系統。雖然案情比較簡單,但考慮到原被告雙方年事已高,且是隔壁鄰居,又有多年宿怨,如果輕易下判,容易激化矛盾,使得鄰里關系更加惡化。惠山法院陽山法庭受理案件后,將案件委托給當地街道的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經過人民調解員的調解,雙方達成了協議,由老張出錢幫老王家再修一條排水管道,使老張家棚屋排出的污水不再經過老王家的房基。
可到了具體執行階段,由于老王對老張的施工存在諸多不滿,雙方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在人民調解委員會達成的調解協議失敗了,案件再一次進入了審判程序。考慮到案件的具體情況,承辦法官仍沒有一判了之,而是聯合村委,多次到原、被告家中查看現場,做雙方工作。態度強硬的兩位老人被法官“十入其門”的耐心和誠意所打動,情緒不再如剛開始一般對立,態度也逐漸軟化。
一個偶然的機會,法官了解到近期村委要改造排水系統,遂提出由村委出面為老王修建排水管道的調解方案。通過溝通,村委同意了法官的調解方案,老王對此也表示滿意。終于,經過法官的不懈努力,在村委的大力協助下,老王和老張達成了最終的調解協議,兩家人化干戈為玉帛,十多年的宿怨得到了圓滿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