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日,響水法院民一庭小趙法官的辦公室傳來了一片歡聲笑語。原來,一起涉及12名當事人的拆遷房屋繼承糾紛案終于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少不了的繼承份額

 

被告龔某系周某丈夫的弟弟。2005年周某的丈夫因病去世,龔某的母親依法繼承了8.92平米的拆遷補償房屋。六個子女或兒媳輪流照顧龔母直至2011年龔母去世。龔母去世后,龔某依法獲得1.49平米的房屋所有權。兩年來,周某與龔某對1.49平米的房屋繼承份額多次協(xié)商未果,周某也因此無法辦理房屋產權手續(xù)。

 

一波三折謀不和

 

案件起訴到法院后,立案庭隨機將案件分到了小趙法官的系統(tǒng)里。小趙法官看完訴訟材料后,覺得雙方爭議的房屋面積較小,通過調解折價補償的方式應該不難解決。于是小趙法官分別把雙方當事人約到辦公室進行談話,了解雙方的意見和訴求。但案件矛盾的復雜程度,遠遠超過了小趙法官的預期。原來這兩年來,為該1.49平米的房屋繼承份額,周某數十次找過龔某,每次都是不歡而散,雙方的親戚關系也因此鬧僵了??紤]到雙方見面就吵的問題,小趙法官決定采用“背對背”調解方式進行調解。第一次調解,雙方沒有對補償數額達成一致意見。在小趙法官努力和主導下,進行了第二次調解工作。周某主動愿意出5000元補償龔某,龔某一開始表示同意該方案并表明自己要將此錢捐獻給社會公益組織。但在簽調解協(xié)議的時候,龔某卻反悔了,稱自己不要錢了但要求周某登門賠禮道歉,而周某作為一位七十歲的老人,也非常很愛面子,不愿主動示弱,雙方的調解又陷入了僵局。

 

眾親上陣心結了

 

自從接到這個案件后,小趙法官每天都在絞盡腦汁尋找案件突破口,如今小趙法官覺得時機成熟了。案件雖然沒能在一次次談話和調解中成功化解,但小趙法官更加確信了自己的內心判斷,雙方遲遲不愿握手言和的主要原因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面子問題。小趙法官決定另辟蹊徑為二人打開心結。考慮到該案不少第三人在上海、南京、蘇州、鹽城等地,而國慶節(jié)馬上就要到了,小趙法官決定犧牲自己的國慶休假時間,將各位涉案人全部召集回響水,用親情化解龔某與周某最后的心結。于是,就出現了開頭的一幕。按照小趙法官的預約,涉案的十名第三人一個不落的從四面八方趕到了響水。在比工作日要安靜很多的小趙法官的辦公室里,各位親戚一一做出愿意將自己繼承份額無償贈與周某的談話證明。而且各位親戚你一言我一語幫助兩人做思想工作,在眾親朋好友的感化、帶動和勸說下,龔某的思想包袱終于放下了,周某也主動和龔某握手言和。最終龔某也無償將自己的繼承份額贈與周某。

 

1014日,在小趙法官的陪同下,周某拿著法院生效的法律文書,在響水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順利拿到了涉案房屋的產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