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某今年51歲,三年前她的丈夫張某還沒有去世,那時的張某還是一位顧家,責任感極重的好父親。相夫教子的杜某對清貧的生活也沒有太多抱怨,令她想不到的是丈夫正逐漸走向一種頑疾,頑疾的名字叫做賭博。張某接觸賭博的時間很短,卻很快上了癮,家里的積蓄漸漸花光,并欠下大筆外債。

 

一天,張某以為孩子找工作為由拉著杜某來到同村的徐某家,一起向徐某借了6萬元,并由張某和杜某簽了字。杜某想著是為了孩子,沒說什么,誰知這6萬元盡數被張某送去了賭坊。紙包不住火,不斷有人來催債使杜某知道了張某賭博的事實。禍不單行,不久張某在陣陣的催債聲里郁郁而終,只留下杜某和已屆婚齡的兒子相依為命。

 

雖已努力償還,但債務缺口過大,杜某與兒子不得不負債度日。20127月,徐某一紙訴狀將杜某告上武進法院,要求其償還張某生前借去的6萬元。該案經法院調解,雙方達成和解,由杜某一年之內還清借款。由于兒子剛結完婚,家中老人又相繼病倒,一年之后杜某仍未能償還,案件就到了執行階段。杜某話語中不斷透露著對賭博的憎恨,是賭博這個魔鬼,騙走了她家里的錢財,搶走了她丈夫的生命,如今還要她與兒子來償還外債,真是害人至深。欠債還錢,法理如此,丈夫的錯,自己的疏忽造成的后果也不應由徐某來承擔,可是自己還要生活,家里就靠自己和兒子打工養活,現在還在吃低保,這6萬元確實難以償還。

 

執行法官積極在雙方做協調、溝通,將杜某的具體情況與意愿告知徐某,作為同村人的徐某對杜某的情況也有一定認識,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協商,雙方終于達成和解協議,由杜某一次性支付徐某2萬元,本案就此結案。張某一遍又一遍表達著對法院的謝意,感謝法院能體諒自己的難處,為自己做協調溝通,為她那個被賭博摧殘的家庭帶去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