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突然死亡,留給親屬18萬元撫恤金。這18萬元該如何分配、如何使用、由誰掌管?從此,公婆與兒媳之間,就展開了一場“明爭暗斗”的撫恤金之爭。面對這樣復雜繁瑣的“家務事”,宿城區人民法院洋河法庭不畏艱難,相方設法化解因爭奪撫恤金而引發的親人之間反目成仇的情感糾葛。923日上午,一場為時3個多月的撫恤金之爭終于劃上句號,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

 

生命換來一筆賠償巨款

 

20121029日,雖然還未入冬,但天已經有了絲絲寒意。泗洪縣某家具公司的工人李某某正在滿頭大汗地干活,突然一個不慎從梯子上摔下,經搶救無效死亡。

 

惡夢傳到宿城區陳集鎮的家里,家中立即炸開了鍋。最難以接受是李某某的妻子張某。結婚十多年來,夫妻倆恩恩愛愛、相敬如賓,并且有一個10歲的兒子小波。小波聰明懂事,不僅夫妻倆視如掌上明珠,小波的爺爺奶奶對這個小孫子也是十分疼愛。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李某某夫妻倆背地暗下決心,一定要創造最好的條件讓孩子好好上學,將來有出息了就跳出農門。于是,李某某在外拼命打工賺錢,張某在家里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忙家務。然而,對于張某來說,隨著丈夫的突然死亡,這個曾經美麗的夢就一下變成了惡夢。家里的頂梁柱沒了,世界也好像就灰暗了。撇下孤兒寡母。這以后的日子還怎么過呀,一想到這,張某就哭得死去活來。

 

李某某死后不久,他生前打工的那家家具公司主動同張某聯系,協商賠償事宜。張某悲傷過度、身體虛弱,哪里顧得上錢的事。只有委托李某某的大哥全權代理,并將身份證交給了他。這樣,經過商議,家具公司老板一次性支付張某喪葬費、撫育費、親屬撫慰金、死亡賠償金共計18萬元整,李某某的大哥隨即用張某的身份證將這筆撫恤金提了出來。

 

誰動了他的撫恤金?

 

丈夫入土一月后,張某慢慢從悲傷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開始盤算如何生活的問題。張某想,這個家雖然塌了,但還有孩子,一定要把孩子撫養好,才能對得起丈夫,對得起這個家。這時,她想了丈夫用生命換來的18萬元的撫恤金。這18萬元現在何處、有誰掌管、怎么使用?于是,她開始尋問撫恤金的事。然而,事情卻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原來,錢領回來后,張某的公婆李老漢就與李正南商議,以老夫婦倆和張某的名義三人存入洋河工商銀行2萬元,10萬元存給小波,1萬元單獨作為小波的學習費用,剩下的1萬元作為李某某喪葬費用。這樣的分配張某也沒有什么異議,畢竟老人和孩子都需要照顧,但令她難以接受的是存款的密碼都由公婆掌握,也就是說,她和小波名義上享受13萬元的撫恤金,事實上她根本沒有動用權。

 

李老漢夫婦為什么這么做?是想占用這部分用兒子生命換來的撫恤金,還是李某某的其它兄弟慫恿想從中分得一部分錢?都不是,是細心的公婆留了個心眼兒。老夫妻倆想:兒子走了,還算年輕的媳婦還能留住?說不定哪天卷了十幾萬元錢,撇下小波獨自就飛了。媳婦畢竟是外人,而小波可是李家的香火,可不能讓媳婦把小波的撫育費卷走了啊。所以,老夫妻倆一商量,死活也不能把錢讓媳婦保管,一方面通過這方法能留住媳婦,一方面也是對死去的兒子負責。

 

而張某想得最多的是:小波是她和丈夫愛情結晶,更是自己的心肝,也是將來自己的依托和希望,自己怎么能舍下孩子另嫁他人呢?把孩子撫養成人是她的責任,也是對死去丈夫的最大安慰。現在公婆找借口保管這部分撫恤金,將來就一定能用到小波身上嗎?丈夫兄妹五個,手心手背都是肉,哪個子女有困難需要用錢,老倆口能坐視不管?張某越想越氣,就去找公婆理論。結果公婆不管她哭也好、鬧也好、講道理也好,就是不松口拿出這部分錢。沒有辦法,張某只好搬來娘家人,兩家從此開始唇槍舌戰,一場圍繞撫恤金展開的“斗爭”將原本溫馨互敬的親情關系慢慢撕破。

 

真情調解,迷失的親情再次相融

 

20135月,經人指點,張某在索要無望的情況下,一紙訴狀將公婆告上了法庭。

 

洋河法庭受理此案后,對案件事實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了解。法官們一致認為:像這樣一起因為錢而使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反目成仇的“家務事”,處理不好,一家人從此仇人相見;處理好了,一家人還是一家人。他們決定,暫不開庭,爭取調解,不能讓一紙判決書揉碎了一家人的親情。

 

“這錢是李某某用生命換來的,你們這樣爭來爭去,李某某地下有知會怎么想?”“一家人為了錢鬧成這樣,鄉親們會怎么看那!”法官們先后找到張某和李老漢夫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們一致表示:都是為了小波、對小波負責,誰也不會用小波爸爸留給小波的錢。法官們心里有數了,于是又進行了進一步的調解。“把這錢拿出來,為小波在洋河街買房子”,老倆口首先作出了讓步。張某當即表示反對,“孩子以后如果上大學了,學費怎么辦?”一次調解不成,法官繼續努力。“能否將存款設置兩個密碼,雙方各掌握一個,取款必須雙方到場”;“小波未滿16周歲,能否破例為未成年人辦理存款手續,存單上注明憑小波的居民身份證由小波支???”一個個調解方案出來了,法官們分頭行動,先后到市工行、農行、信用合作社等多家金融單位,詢問相關規定,但銀行方面均表示無法操作而失敗。

 

調解頓時陷入了僵局。但讓法官沒想到的是,最后,雙方異口同聲請求將撫恤金交由法官保管。面對當事人的信任,法官感到莫名的欣慰,也為法官們進行進一步的調解打開了思路。“感謝你們的信任,我們有規定不能為你們保管這筆錢,你們可以信任我,為什么就不能找一個你們共同信任的人為你們保管這筆錢呢?”

 

2013923日,陽光明媚。這一天,洋河法庭熱鬧非凡。法庭的法官、存款銀行的負責人、張某及張某公婆還有他們所在村的村組干部紛紛到場,一場遲來但感人的“撫恤金交接儀式”在這里進行。在雙方同意下,李老漢夫婦放心地將10萬元撫恤金交給他們熟悉并且雙方共同信任的陳集鎮教師曹某保管。曹某也被這種信任所感動,當即表示一定要好好保管這筆錢,將來連本帶息一起交給成年后的小波。張某當場撤訴,頓時,法庭內一片掌聲。一場由撫恤金引發訴訟終于在法官的真情調解下取得了和解,從此,一家人還是一家人,而小波依然可以享受著母親和爺爺奶奶的雙重關愛。

 

法官點評:

 

一個生命換來一筆撫恤金,從此,親屬之間就以撫恤金為中心,開始互不信任、明爭暗奪起來,將原來已經殘缺的家揉的更加支離破碎。類似這樣的案例在我們生活中并不鮮見。這一方面反映了廣大農村“媳婦是外人”、“夫死婦難留”的傳統思想還有一定市場,一方面也反映了農村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保護還有待加強。當然,其后的背景也許更為復雜。

 

值得一提的是,受理本案的法官們并沒有機械式地“依法”作出判決,而是將原來“無情”的審理注入了人性化的元素,想法設法對當事人進行溝通和調解,最終將瀕臨崩潰邊緣的親情關系拉了回來,一家人和好如初。這說明,“清官難斷家務事”也并非金科玉律、難不可逾,在不斷完美的社會主義法治進程中,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只要我們對老百姓有真感情,對受理案件有高度的責任心,就一定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贊譽,最終實現和諧法制、和諧社會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