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法院堅持“親民、便民、利民”扎實做好執行工作
作者:曹味東 發布時間:2013-10-08 瀏覽次數:532
在推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靖江市人民法院始終把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執行難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路線走群眾路線,突出司法的親民性、便民性和利民性,積極為當事人提供更加便捷和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
堅持司法“親民性”。 靖江法院在執行大廳設置當事人休息室,擺放執行須知、執行風險提示、執行費用、小飲水機等必要物品,在墻壁上,張貼執行工作實施流程、執行異議裁決流程、執行財產拍賣流程,最大限度滿足當事人對執行工作的了解。并通過法官定期帶案執行下訪、局長、科長定期接訪、深入基層傾聽執行民意等方式,讓當事人“零距離”享受優質司法服務。他們堅持走群眾路線,依靠基層組織做好執行工作,今年年初,在靖江市委政法委牽頭協調下,建立了基層協助執行網絡,聘請專門人員擔任協助執行員,協助法院開展執行工作,一些疑難重大案件得以順利執行。
堅持司法“便民性”。 靖江法院將執行局全體人員的照片、辦公室位置、辦公電話、手機號碼在執行大局顯著位置進行公示,方便群眾與執行法官直接聯系,隨時接受當事人的情況反映和人民群眾對法院執行工作的意見、建議,切實增強當事人對法院工作的理解和親和力。實行群眾來訪承諾制,對群眾反映的執行中的問題,該局實行預約接待制,根據案件具體情況,由承辦法官、科長、局長在一定期間對群眾的反映的問題,及時向群眾回復、解決,能一次解決的,不讓群眾跑第二次。
堅持司法“利民性”。該局依法在第一時間內主動對被執行人名下的財產進行“五查”,即查銀行存款、查房產、查車輛、查股票、查工商登記,對被執行人的財產進行控制。為充分保障當事人對執行司法活動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他們要求執行人員定期向申請執行人通報執行進程;落實應救盡救司法救助原則,設立專門的執行救助基金,確保經濟確實困難的申請執行人依法享受到司法救助;實施民生案件工程,對婚姻家庭、“三養”糾紛、損害賠償、醫療糾紛、勞動爭議、民工討薪等涉及家庭和睦和社會弱勢群體的民生執行案件,開通“綠色通道”,全力保障民生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