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評議顯活力 家庭恩怨巧化解
作者:常備 發布時間:2012-04-18 瀏覽次數:440
近日,東臺法院通過道德評議活動機制成功化解了一起贍養糾紛,保障了老人的合法權益,道德評議活動也深入人心。
原來,張老漢一生雖育有兩子,但他們均在婚后因病死亡,老漢便和兩兒媳一起生活。但隨著年齡的增大,老人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最終因操勞過度入院治療,但面對巨額的治療費和照料病癥老人的艱辛,兩兒媳卻相互推卸責任。
應老人所在村村委會的請求,東臺法院組織三名干警巡回審理到寸步,并邀請村干部、村民代表和道德評議員共同化解此案。
兩兒媳認為,丈夫均已經死亡,老人對自己也沒有“貢獻”,她們與老人間沒有太多親情,更不愿意增加家庭負擔。
雖然兩兒媳的辯解在法律上占理,但在道德上卻有些站不住腳跟。法官和道德評議員們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出發,試探性的問兒媳們,他們丈夫的后事是誰來料理的,是誰在她們最痛苦的時候給予她們關懷的,是誰不辭辛苦、日夜操勞支撐著這個家時,兩兒媳默不作聲。
片刻沉默后,大兒媳秦某說道:“進了這家門就是這家人,丈夫是死了,我們的兒子還是老人的孫子,打斷骨頭還連著筋,我們過去的想法太自私了。”話音剛落,二媳婦也低下了頭。很快,雙方達成和解協議,老人由兩兒媳輪流贍養,幸福的晚年生活從此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