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
作者: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 發布時間:2008-04-24 瀏覽次數:1246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今天上午在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發布2007年全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
一、知識產權案件呈現的新特點
去年,全省法院共審理一、二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1906件,審結1457件,同比增長24%。
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一審案件增幅較大。經濟、科技的發展,促使知識產權內容不斷深化,權能不斷擴張,社會公眾尋求救濟、保護創新的法治意識和司法需求日益增長。江蘇是科技文化大省,司法保護水平較高。在這種形勢下,我省知識產權案件數量呈增長態勢。全年新收一審民事案件1364件,同比增長37%。13個中院中有10個中院收案數增長。案件仍然集中于南京、南通、無錫、蘇州等經濟、科技發達地區,占全省收案數的77%。
二是案件類型分布相對集中。案件類型相對集中于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三類,占收案總數的87%,均較去年有較大的增幅。涉及信息網絡傳播權、商標權、專利權糾紛的關聯民事案件激增。全年新收關聯案件793件,同比增加626件。其中,廣東中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針對我省境內電信運營商、網吧經營者提起了近百件電影作品網絡傳播權侵權訴訟,造成了較大社會影響。
三是涉外以及涉及大企業的民事糾紛增多。當前,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家之間、企業之間爭奪市場地位,增強競爭優勢的核心內容。大型企業之間以爭奪市場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訴訟逐漸增多。去年,南京中院受理15件南汽集團訴上海汽車集團請求確認不侵犯專利權訴訟;鎮江中院受理金東紙業公司針對美國政府反傾銷案而起訴美國新頁公司的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涉外知識產權案件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全省全年新收一審涉外案件44件,同比增長16%。
四是調解、撤訴率穩步提高。全省法院繼續強化調解意識,著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實現“案結事了”的社會效果。各地法院聯系自身實際,積極采取措施,創新調解思路和方法,取得較好成效。因此,一審案件繼續維持調解、撤訴率高、判決率低的“兩高一低”現象。在審結的案件中,以判決方式結案420件,占29%;以調解、撤訴方式結案1008件,調撤率為70%。南通、連云港、徐州、鎮江中院的調解撤訴率超過80%。
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侵犯著作權犯罪和侵犯商業秘密犯罪增幅明顯,同比分別上升133%和50%。
二是侵犯商標權犯罪案件占有較大比例,占一審案件65.67%。
三是共同犯罪呈增多趨勢,共同犯罪人分工配合、密切合作,甚至形成“產、供、銷”經營網絡,造成權利人巨大經濟損失,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四是刑事犯罪專業化、科技化趨勢明顯,犯罪案件不斷向網絡、技術秘密等專業化、科技含量高的犯罪形態發展。
二、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具體措施
在過去的一年中,全省法院緊緊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省份”的工作大局,堅持“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指導方針和“公正與效率”的工作主題,充分發揮保護知識產權、激勵自主創新的審判職能,進一步提升我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
在民事保護方面:
第一,進一步強化業務指導,統一執法標準,維護司法公信力
一是強化為大局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省法院進一步強化大局意識,切實把依法服務大局的要求落到實處。省法院于2007年6月召開全省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會議,貫徹第七次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座談會和全省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精神,對司法保護服務創新型國家和創新型省份建設大局做出全面部署,并就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提出指導意見。
二是加強對關聯案件的協調,統一執法標準。同案同判是實現公平正義、維護司法公信力、樹立司法權威的重要方面。針對知識產權關聯案件多、增長快的特點,省法院進一步加強關聯案件協調,專門下發通知,重申關聯案件上報制度,并專門就網上下載電影作品、路燈專利侵權糾紛等系列案件的侵權認定和賠償額確定召開研討會議,研究、協調和統一執法標準。
三是加強對法定賠償辦法適用和馳名商標認定的監督與指導。針對一些案件中適用定額賠償辦法過于簡單的問題,重申法定賠償辦法的適用條件。建立馳名商標司法認定審核制度,規范馳名商標司法認定工作,嚴格把握認定必要性和馳名商標的認定標準,防止濫用該制度,維護司法認定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第二,進一步加大臨時措施適用力度,依法及時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正確適用各種臨時措施,強化權利救濟,加大保護力度,是實現公正高效權威的知識產權司法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需要。針對權利人舉證難、索賠數額計算難的實際狀況,各地法院普遍加大了臨時禁令、證據保全和財產保全力度,有效發揮司法權威,依法及時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增強權利人訴訟維權的能力和信心。2007年,全省共受理申請訴前禁令案件2件,其中支持1件,當事人撤回申請1件;受理申請證據保全案件74件,支持率為74%;受理申請財產保全案件112件,支持率為85%。
第三,進一步深化司法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保護效能
一是實行知識產權“三審合一”改革試點。為克服知識產權民事、刑事和行政審判三審分立帶來的裁判標準不統一問題,省法院決定自
二是調整和完善全省知識產權案件管轄體系。為了適應司法保護和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需要,合理配置司法資源,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經最高法院批準,新增專利管轄法院2個、管轄部分知識產權案件的基層法院7個。至此,我省已有南京、蘇州、無錫、南通、常州、鎮江中院6個專利管轄法院;南京鼓樓、玄武和江寧,蘇州常熟、昆山和工業園區,常州高新區,南通通州,無錫江陰9個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基層法院。總量位居全國前列。
第四,進一步加強司法宣傳,提高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社會影響力
一是利用“世界知識產權日”開展系列大型主題宣傳活動。舉行“4.26知識產權保護日”新聞發布會,并參加省政府保知辦的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06年全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概況和十大典型案例。《人民法院報》頭版頭條、《江蘇法制報》以3個版面全面介紹了我省法院2001年以來加強司法保護的成就和做法。
二是協助中央媒體做好條線采訪和宣傳工作。配合中央媒體采訪團來江蘇采訪宣傳,做好司法保護的宣傳工作。相關媒體對南通、蘇州、無錫審判工作進行了宣傳報導,取得較好宣傳效果。
三是積極開展日常宣傳報導工作。在《人民法院報》、《法制日報》、《中國知識產權報》、《江蘇法制報》等媒體上發稿30余篇,及時宣傳司法保護為大局服務的舉措、經驗和典型案例。
第五,進一步落實審判公開制度,繼續做好裁判文書上網工作
通過因特網向社會公布所有審結生效知識產權裁判文書,是增加審判工作透明度,落實審判公開制度,接受社會監督,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正的重要舉措。目前,全省法院已完成2007年審結生效的1602份民事裁判文書上傳“中國知識產權裁判文書網”和“江蘇法院網”的工作。截止2007年底,我省法院共向社會公開文書2828篇,上載總數列全國第二。
在刑事保護方面:
第一,準確適用法律和司法解釋,進一步加大刑事懲罰力度
準確理解和適用刑法,以及兩高《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等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依法加大打擊侵犯著作權等犯罪的力度。高度重視罰金刑的適用,從經濟上剝奪犯罪分子再犯罪的能力和條件。
第二,堅持重大案件督辦制度,確保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召開全省審理刑事大要案工作會議,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會議精神,嚴格規范刑事大要案件審理工作進行;堅持和完善重大案件督辦制度,對涉案金額大、情節惡劣、影響面廣的重大案件掛牌督辦,加強指導和協調。先后對9件涉及知識產權犯罪的制售偽劣產品案件掛牌督辦,取得良好效果。
第三,強化協作,不斷增強刑事司法保護的綜合效能
繼續加強與行政執法部門間的工作協調溝通機制。積極參與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在信息互通、案件移送、協作配合等方面建立聯動機制,對違法犯罪案件進行協作、監督;參加全省音像市場行政執法和刑事執法相銜接聯席會議,與省文化廳等聯合下發《音像市場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相銜接聯席會議紀要》;與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檢察院、公安廳聯合召開打擊涉藥違法犯罪行為聯席會議,共同會簽《打擊涉藥違法犯罪行為聯席會議紀要》,進一步統一執法尺度。
第四,加強司法能力建設,進一步提高審判質量和水平
狠抓重要制度落實,修改完善證據意見,統一適用標準;健全案例指導制度;積極開展業務培訓、學歷教育,不斷提高法官專業審判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