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徐州訊:日前,江蘇省沛縣法院堅持公正審判,司法為民,立足調解化解矛盾,勤奮工作促進社會和諧,大調解的機制基本形成。2007年該院受理各類案件6274件,較2006年增長 56%,但案件的結收比達到了100%,平均審理天數僅為25%,發回重審改判案件不足0.7%,調解和解率與撒訴率達到了73%

隨著沛縣經濟快速發展和新的訴訟收費辦法實施,民商和執行案件呈大幅上升趨勢。該院針對這種情況, 從實際出發,首先在大屯、魏廟等4個基層法庭建立了以人民調解員為主體的民間調解網絡,形成“部門聯手,案件聯辦,基層聯防,調處聯動”生動局面。

15年前,村民王友等十五人與某村委會簽訂了30畝的湖田承包合同。隨著農村土地優惠政策不斷增加,湖田的價值也水漲船高。一夜之間,這30余畝湖田被他人瓜分一空。王友等十幾戶村民,帶著承包合同去找該村委會,但由于負責人不斷更換,此事便被擱置起來。為此,王友等人多次上訪未果,便將村委會告上法庭。魏廟法庭蔡沖庭長接案后,一面向縣法院領導進行匯報,一面帶著法官張長順勘察現場,丈量土地,并耐心向這十幾戶村民做疏導工作,穩定他們的情緒。查清案情后,蔡沖又通知雙方當事人到庭,多次進行背靠背、面對面地調解。十天后村委會拿出10萬元錢作為土地補償費一次性交給王友等十幾戶村民。

經過努力,今年該院審各類民商事案件的調解撤訴率始終居全市法院前列。盡管執行案件增幅較大,采取強制措施的數量較往年卻下降了40%,達成執行和解協議的比例提高了15%,執結率提高了近十個百分點,執行標的到位率達到了70%以上,到位金額達到6000多萬元;行政案件通過協調,撤訴率也近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