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徐州訊: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農村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同時,農村土地糾紛案件呈上升趨勢。其原因隨著農村承包土地時間的久遠,農村人口發生了變化,尤其是農民進城打工,“棄農經商”與日增多,同時也與幾千年遺留下來重男輕女舊傳統觀念息息相關等因素。針對這種情況,該院為減少農村土地糾紛,案了事了,他們從多方面著眼,多角度暢通渠道,進一步了促進和解。

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宣傳。隨著農村基層組織不斷建立鞏固,完善,基層干部的調整,一少部分農村基層干部對“農村土地承包法”缺乏學習,甚至淡忘。針對這種情況,該院深入基層,走村串戶,加大對基層村組干部的培訓力度,強化其土地法意識。該院還在農閑時,在田間地頭設立咨詢臺。實行巡回審理,起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大屯鎮村民王守榮編了一道順口溜:“月明星稀夜風寒,巡案審理到田間,以案說法明事理,夜風雖寒身上暖……”

運用法律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該院在審理農村土地糾紛案時,運用法律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少數地方以村委會,村民會議名義決定的檀自為出嫁、離婚、喪偶改嫁婦女在沒有取得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之前,強制收回,重新發包,嚴重侵害了婦女承包土地權益。該院針對上述情況,在培訓縣鄉村領導干部時,特別強調維護婦女承包土地的權益的嚴肅性及違反法律將要承擔的民事責任的嚴重性。他們在今年七、八、九三個月中,集中警力逐鎮逐村的排查,并及時修訂有關行政村村規民約中侵害婦女合法權益的規定。建立長效的監督機制,確保婦女的土地承包的合法權益。

暢通渠道,調解和鼓勵當事人和解。該院在審判土地承包糾紛案時,發現許多案件的當事人祖祖輩輩在一塊土地上繁衍生意,勞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假如因糾紛就判決,不利于當事人的和諧,即使判決了也案了事不了。他們從實踐中深深地認識到這一點,便把調解作為處理土地糾紛案件的必須程序。同時,他們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對土地承包糾紛規定的多種解決的機制,靈活運用認真地總結了協商,鄉村兩級調解,仲裁等十多種調解方式、方法。均具有訴訟所不具有的優勢,有力地加強了對農村基層組織的指導工作和對當事人的引導工作,有效地實現案件的分流,讓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解決機制充分運用起來。2004年至2006年三年中,共審理土地糾紛案117起,調解率達到了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