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徐州訊:為進一步加強司法為民工作,睢寧縣人民法院堅持走群眾路線,從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出發,創新工作機制,改進工作方法,推出多項措施確保審判方式進一步符合普通群眾的訴訟能力。

在立案方面,一是充分保障當事人訴權。在立案大廳設立當事人信息服務臺,隨時為當事人提供訴訟事項的咨詢,確保當事人明白訴訟流程,了解訴訟義務。二是加強對弱勢群體保護力度。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當事人,主動到其家中進行收案;對文化水平較低、無法書寫訴狀的當事人允許口頭起訴,由立案法官加以記錄。三是積極落實司法救助舉措。對生活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依法予以緩、減、免收訴訟費用,決不讓任何一位當事人打不起官司,得不到救助。

在審理方面,一是不斷調整審判思路。要求法官不能脫離客觀現實對普通群眾的訴訟能力提出過高要求,應堅持大局觀念、群眾觀念審理案件,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努力實現案結事了。二是加強訴訟指導活動。對于當事人因文化水平、法律知識等方面差異,存在訴訟能力不平衡等情形,法官應依法加強對訴訟能力較弱當事人的訴訟指導,使其清楚訴訟程序、明晰訴訟風險,能夠正確、充分行使訴訟權利。三是強化調查取證職能。在堅持誰主張誰舉證的基礎上,對未委托律師代理、當事人舉證能力不強、事實明顯不清的案件,要求法官多做庭審外的工作,開展主動深入的調查取證,耐心細致查明案件事實。四是推行全程調解工作。把調解貫穿于審判的全過程,在庭前準備和庭審階段,大力開展調解,引導當事人以協商方式解決糾紛,在庭審后宣判前階段,結合判前提示工作,再次進行調解。五是探索判前提示工作。法官根據審判實際情況,對案件的爭議焦點、適用法律、判決結果等進行提示或說明,讓各方當事人能夠向判決目標靠攏,以提高服判息訴率,減少不必要的上訪或信訪。

在審執銜接方面,要求法官必須兼顧案件執行工作,認真及時采取訴訟保全措施。對有可能當庭執行的案件,想方設法做好當事人的工作,當庭予以執結;對不能當庭執結的,耐心做好判后答疑工作,確保當事人贏的清楚、輸的明白,為案件日后順利執行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