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中院健全民生案件審判工作機制
作者: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時間:2013-09-12 瀏覽次數:516
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是人民法院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法律責任。近年來,常州法院始終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著力強化“民生案件無小案、民生問題無小事”意識,積極健全民生案件審判工作機制,確保公正高效地審理和執行各類民生案件,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為全市推進民生幸福工程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類民生案件22260件,同比上升16.22%。
著力健全民生案件調解工作機制。始終堅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將調解工作貫穿于民生案件審理的全過程,努力實現定分止爭。今年上半年,一審民生案件調解率為54.53%。樓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改革試點法院。
著力健全民生案件巡回審判工作機制。健全巡回審判方案和工作規則,深入基層一線,就地開庭辦案,既減輕群眾訴累,又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推廣武進法院工作經驗,在全市范圍內推進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建設,不斷健全交通事故損害培養糾紛的聯動化解工作機制,通過與交巡警部門、保險公司的協調,促使更多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在第一時間得到妥善化解。開展勞動人事爭議案件巡回審判,加強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的溝通協調,妥善化解勞動人事爭議案件。各基層法院結合審判工作實際,設立了各具特色的專業巡回法庭。溧陽法院設立“婦女兒童維權巡回法庭”,取得明顯成效。天寧法院在城區醫患糾紛調處中心設立巡回法庭,積極探索醫患糾紛聯動化解機制。新北法院與區國土資源局聯合成立了全市首家國土資源巡回法庭。
著力健全民生案件訴訟服務工作機制。不斷深化全市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完善訴訟服務功能,建立更加規范、便民、高效的綜合性司法服務機構。制定出臺《訴訟服務中心工作規范》,明確訴訟服務中心崗位職責,從“崗位要求、行為規范、接待用語”等方面強化服務意識、規范服務言行、明確辦事程序、提高服務效率、提升服務效果。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共為來法院群眾提供查詢案件、訴訟指導等各類訴訟服務5萬余次。
著力金泉民生案件司法救助工作機制。加強對弱勢群體的司法救助,今年上半年共為城市低保人員、農村特困戶等弱勢群體和困難當事人緩、減、免訴訟費46.9萬元。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有效緩解刑事被害人的精神痛苦和實際困難,今年上半年市中院救助了4件、11萬元。加強與司法行政部門的溝通聯系,促進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的有效銜接。武進法院還借力社會愛心人士設立“興國百萬護苗基金”和“護苗父愛基金”,在援助司法活動中確有困難的未成年人同時,積極推動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幼、扶貧濟困、扶殘助殘、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