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利益無小事”。近年來,建湖法院緊緊圍繞司法為民的宗旨,依法保障民生、關愛弱勢群體,不斷創新為民服務舉措,在便民利民助民上出實招、求實效,贏得廣大群眾的普遍贊譽。三年來,該院先后榮獲“全省優秀法院”“集體二等功”“集體一等功”,連續三年蟬聯“全省法院涉訴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先進集體”……

  便民:織網絡+建機制

  走進建湖法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敞明亮、舒適溫馨的訴訟服務中心。在這里,當事人可以得到立案審查、材料收轉、咨詢引導、收費結算、司法救助、信訪接待、訴前調解“一站式、門診式”的全方位服務。他們重點打造訴訟服務“愛民工作室”和以人民法庭為中心的“一臺一站一點”訴訟服務網絡,在全縣設立了19個“訴訟服務站”,58個“訴訟服務點”,聘請了61名司法協理員,構建覆蓋基層組織的訴訟服務和聯動調解網絡,為群眾提供“半小時司法服務圈”。

  該院還積極延伸審判職能,將矛盾化解陣地前移,在涉及民生、糾紛易發的領域構建多種形式的調處機制,方便群眾及時獲得司法幫助。定期組織法官赴社區開展法律咨詢活動,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引導社區居民通過多元途徑化解矛盾糾紛;舉辦多種形式的行政執法專題培訓,指導工會、婦聯等調解組織調處矛盾糾紛,形成和諧共建網絡;在重點企業設立法官辦公室,與勞動部門、司法所建立勞動爭議糾紛聯合調處機制,積極運用法律手段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在鄉鎮、村(居)委會設立“巡回審判點”和“調解工作室”,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力度,全力推進和諧村居的建設。

  利民:大走訪+巡回審

  密切聯系群眾、開展經常性的大走訪,是建湖法院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的重要舉措。通過法官下鄉辦案、建法官基層聯系點、審判“五進”等途徑,不僅積極為基層特困群眾調處矛盾糾紛,還幫助他們制定脫貧計劃,向他們捐款獻愛心。對在審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群眾,定期到家中走訪,跟蹤了解案件審結后的情況,積極提供可能性的后續幫助。

  該院每年還定期開展“金橋行動”和“三解三促”活動,通過領導干部包案負責、駐村駐點、帶案下訪,切實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全力保障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對老、弱、病、殘群體追索贍養費、撫養費、醫療賠償等案件,法官都堅持上門立案、就地開庭、快速執行、定期回訪,盡量縮短辦案周期,減少群眾訴累,依法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對有教育宣傳意義的如贍養類糾紛,到當事人所在的社區和村組開展巡回審判,將宣傳活動與審判活動有機結合,既方便老年人進行訴訟,又能對群眾進行法制教育,充分發揮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

  助民:聽呼聲+解憂困

  建湖法院一直將涉訴群眾來信來訪視為聽取群眾呼聲的重要渠道,認真傾聽每一位來訪者的訴求,耐心解答他們的提問,切實變信訪接待為解決問題和化解矛盾的過程。該院還通過組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座談、想社會發放征求意見函、與各界人士面對面交流等方式,聽取百姓呼聲,收集民情民意,努力根據群眾的需要改進法院工作,贏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在為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訴訟開通綠色通道,優先立案,優先辦理的同時,他們還積極開展司法救助,確保經濟確有困難的群眾打得起官司。今年以來共辦理訴訟費減、緩、免申請28件,總救助金額達14萬余元。在刑事訴訟中,對未成年人和因經濟困難無力聘請律師的被告人,依法指定辯護人,充分保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該院先后與縣財政對接,落實資金設立刑事受害人救助基金、執行救助基金、信訪救助基金,對刑事受害人群體、執行難以到位的當事人、經濟困難的信訪戶進行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