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百姓“粉絲” 提司法公信
作者:徐明成 卜巧瑩 發布時間:2013-07-19 瀏覽次數:1078
“新興媒體是把'雙刃劍',運用得好能夠為審判工作服務,相反則會影響審判,沖擊司法公信。”這是日前在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法院舉辦的提升新媒體時代社會溝通能力培訓班上傳出的聲音。
一段時間以來,淮陰法院開通法院政務微博、建立司法公開QQ群、擔任淮水安瀾民生通道版主,真正做到走近群眾、傾聽群眾、了解群眾,做老百姓的“粉絲”。正確對待人民群眾通過新媒體表達的意愿,以他們能接受的方式,及時、妥善地解開當事人心結,促進矛盾糾紛的化解。
2012年11月,淮陰法院受理了一起107名工人起訴某公司勞動報酬案件,企業負責人棄企逃債,公司停產。
案件受理之初,維權帖子便掛上了新浪、騰訊等各大論壇,網友跟帖數量多、申討聲音大,大有“網絡審判”之勢。
查封公司財產、奔赴公司所在地進行調解……隨著進展情況及時在網上公布,工人們逐漸從激憤到冷靜再到笑顏展露。
“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通訊社”是新媒體時代的特點,緊貼新媒體時代脈搏是主導話語權的必然要求。
淮陰法院對重大有影響的案件在論壇、微博上公布信息,今年已公布9起案件,并與網民互動,深受網民歡迎。
今年3月22日,一起涉黑案件庭審在互聯網上直播,近千名網民參與對話,廣大網民在對涉黑被告人深惡痛絕的同時,大加贊賞網絡直播庭審的做法。
庭審搬上互聯網,將審理過程置于網民的監督之下,是該院已堅持了3年的做法。今年已開展網上直播39場次。
建立健全輿情預警防范機制,及時提醒承辦法官妥善處理案件。建立互動機制,以正面宣傳為原則,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坦誠交流,從而避免或消除不良影響。今年以來,97.8%的發帖人對法院的處理和回復表示滿意。
“在QQ上就可以知道案件的承辦法官、審判執行進展情況、案件款領取等信息,給當事人提供了方便。法院的創新做法值得肯定!”淮陰區人大內司委主任周暉近日在了解法院利用QQ群推進司法公開后大加贊賞。
今年5月以來,細心的當事人會發現,法院的便民聯系卡上多了一個QQ群號,申請加入時只要注明當事人姓名即通過審核。在QQ群上,相應業務庭的網評員會主動與當事人交談,解釋其關心的問題。
通過QQ群為當事人服務是該院運用新媒體釋放正能量的做法之一。
網絡曝光執行、微博懸賞找被執行人則為實現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平臺。
今年1至6月,淮陰法院通過網絡曝光執行4批126人次,執結案件37件;發布微博找“老賴”信息4批21人次,執結案件9件,成效明顯。
網上接受監督,也是該院一以貫之的做法:法律文書搬上互聯網接受網民“挑刺”,每年均有500余篇文書上網;公布網絡舉報郵箱,接受社會各界對法院、法官工作的監督;論壇、微博中反映法官違反規定的一律調查,并及時反饋給反映人。
“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要讓每一起案件都能經得起新媒體時代的檢驗,實實在在地提升司法公信力!”該院院長尤鐵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