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毒品犯罪是一種特殊的刑事犯罪,具有隱蔽性、組織性、國際性、暴力性、秘密性等特征。毒品犯罪這些特征使得查緝毒品犯罪組織和犯人具有一定的難度。針對毒品犯罪的原因、特征,文章探討了毒品犯罪的偵查對策。

 

關鍵詞:毒品犯罪;秘密性;特殊偵查措施

 

 

在我國,毒品犯罪是指違反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管理法規,非法走私、販賣、運輸、制造、使用毒品以及與非法走私、販賣、運輸、制造、使用毒品直接相關的破壞國家禁毒活動的行為。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對毒品犯罪都采取堅決的措施,且積極參與國際禁毒活動。涉毒犯罪嚴重引起防治成本增加,毒品犯罪問題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制約經濟發展的一大禍患。筆者深入調查分析自己所在城市毒品犯罪現狀、特點及原因,預測其未來趨勢,提出相應的對策,對于有效防治毒品犯罪具有重要意義。  

 

一、毒品犯罪的原因分析

 

1、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是逐步成為毒品集散地的重要原因。筆者家鄉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交通極為便利,這給毒品犯罪提供了滋長的溫床。

 

2、貧困是毒品違法犯罪的助推劑。

 

貧困并不是吸毒、販毒泛濫的一個充分條件,但卻是一個必要條件,"窮則思變"仍是吸販毒人員走上犯罪道路的一個重要原因。

 

3、不良文化的影響是青少年參與吸販毒品的誘因。

 

亞文化因有別于主流文化而得名,多流行于各種不同的社會集團、階級和階層中,特別容易在社會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低下的"下層階級社會"的青少年中形成。據調查,吸毒、販毒人員中流傳你看哪個窮人吸得起"等觀念。這種特殊的價值取向、生活目標和行為規則直接影響個人的行為模式、價值觀念和身份認同。所謂人以群分,據調查,90%的青少年吸食的第一口毒品來自他最好的朋友,此后不能自拔。

 

4、法律懲罰不力。

 

眾所周知,人的自我保護本能會驅使大多數犯罪的人千方百計地逃避懲罰,因此,打擊犯罪的力度必須達到相當的程度,才能將犯罪揭露出來并予以懲罰,從而發揮舉一反三的示范效應,維護社會的秩序;但是,目前由于多方原因致使打擊毒品犯罪的力度不夠。

 

二、毒品犯罪的特點

 

1、作案手段具有強隱蔽性,首先,毒品運輸方式的隱蔽性。販毒分子為了躲避偵查,一般采取在毒品運輸過程中采取隱蔽性措施。

 

2、販毒有組織化、暴力化,毒品犯罪分子裝備先進。具有很強的對抗性,毒品犯罪通常是一種有計劃、有預謀的犯罪,而且往往是職業性犯罪。一般在每一次行動之前都會精心策劃,并為一旦被查獲時如何應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3、毒品犯罪一般無特定被害人和特定犯罪現場,由于毒品犯罪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巨額利潤,這種追求巨額利潤的行為不同于搶劫、盜竊、詐騙等經濟型犯罪,不是通過暴力、欺詐或惡意占有等方式來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吸毒者對毒品的依賴性而產生的吸毒者自覺尋找、購買毒品的行為。

 

4、毒品犯罪案件的證據難獲取,毒品犯罪屬于嚴厲懲處的特別嚴重犯罪,一旦被查處,買賣雙方都會被處以很重的刑罰,因而從事毒品交易的雙方,一般都具有很強的反偵查意識。

 

三、毒品犯罪偵查中存在的難題與應對措施

 

首先,線索來源少。多數毒品犯罪具有隱蔽性,決定了毒品犯罪一般不易為第三人知道,往往沒有特定的報案人。

 

其次,證據收集困難。我國禁毒法律對毒品犯罪的懲處十分嚴厲,因此,被抓獲的毒品犯罪嫌疑人多具有很嚴重的畏罪心理和僥幸心理,往往拒不供述其犯罪活動。人贓俱獲的毒品案件,往往難以查清毒品的來源及去向:共同犯罪的案件,抓獲的犯罪嫌疑人往往口供不一,互相矛盾,互相推諉責任,在查不到其他證據的情況下,罪責難以確定:如果毒販多次實施犯罪活動,因毒品已經被消費而難以查清毒品的數量,往往只交待被抓獲的這一次,卻拒不供述其它犯罪活動,最終妨礙對毒犯的定罪量刑。另外,很多毒品案件的毒品來源及去向涉及到境外,這又給執法機關的調查取證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在毒品案件偵查中,一些毒品案件難以及時審結,影響了對毒品犯罪分子的打擊和處理。

 

最后,毒品犯罪經常牽涉到黑社會(性質)犯罪。由于黑社會(性質)組織具有分層結構和內須在提高認識、理論準備和現實應對等諸多方面有新的突破,才部嚴格的紀律,也難以深入調查。

 

遏制毒品犯罪,必能從根本上扭轉當前的被動局面,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遏制毒品犯罪,打擊是必要的手段,預防是根本的措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1.加大打擊力度。

 

嚴厲打擊毒品犯罪,在我國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深厚的社會基礎和民眾基礎,對于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但這樣的態度在具體制度設計中卻未能得到充分體現,說明在我國現有的毒品犯罪政策中,上述態度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政策層面,未能落實在刑事政策中。因此,為了使對毒品違法犯罪的打擊達到應有的力度,我認為針對毒品違法犯罪,應當制定相應的特殊政策。對此美國刑事政策的變化值得借鑒: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的刑事政策出現了變化,就是對輕微犯罪的處理比以往更輕,即輕者更輕;對嚴重犯罪的處理比以往更重,即重者更重。因此,我認為,鑒于毒品犯罪對國家、社會和家庭的嚴重危害,我國有必要改變現有刑事政策,應采取輕者更輕,重者更重的刑事政策,這不僅作為刑事政策的一種總體趨勢將其具體化到刑罰運用的策略即刑罰政策方面,也是完全合理的,它符合刑罰效益的要求。"要樹立"抓大放小"的經營意識,以摧毀販毒網絡為目標。緝毒的經驗一再告訴我們,摧毀一個販毒網絡,往往會給一個地方的販毒以致命一擊。針對現在社會上零星販毒案件較多的情況,緝毒部門必須整合警力資源,建立"大緝毒"格局,處理好破案的及時性和適時性的辯證關系。既要及時偵破從快打擊,又不能一發現販毒就打,要樹立長期經營意識,專案專辦,積累有關證據。一是從看似零星、孤立的涉毒線索中梳理出大案線索、重點對象、地下交易網絡,建立專案檔案,不斷積累該案的證據,并適時尋找突破口;二是加大對吸毒人員的審查力度,查清吸毒人員的毒品來源,積累涉案線索,固定專案證據。

 

毒案偵查需要改變現有偵查體制,這是毒品案件跨區域犯罪的必然要求。因為"社會治安的嚴峻形勢必須增加司法資源的投入,減少浪費,加快訴訟進度,以增加刑罰的懲戒功能;但是,偵查權賦予檢、警兩個機關,致使偵查資源不能被集中使用,無法發揮其應有效能,憑空浪費司法資源,造成訴訟效率的低下。而且警察機關收集證據的合法性和證明力往往難以保證,許多證據因時過境遷而不可復求,使刑罰的威懾功能銳減。因此,實行檢、警一體化,訂正其內在弊端,理順檢、警運行機制,迫在眉睫。"

 

2、注重社會預防。

 

1)加強黨的領導,增強禁毒力量。在建國初期,我國僅用短短幾年時間就禁絕了持續一百多年的煙毒,成為世界的"無煙國"。我們有著極強的政治優勢,就在于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同樣,地方禁毒工作也需要市委、市政府加強領導,建議并入綜治辦,或者單列作為市府的一個專門性的職能部門,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予以充足的保證。另外,增加禁毒委編制,并落實省市關于禁毒辦事機構設置的要求,將禁毒委向下延伸至鄉鎮,重點鄉鎮由副書記分管禁毒工作。因為:"禁毒,決非任何一個部門可以單獨勝任,更不只是公安機關一家之事,它有賴于各個部門、各行業和各有關部門方面的通力合作。而要搞好方方面面的協調與配合,就必須有一個權威性的機構,實行強有力的領導。否則,群龍無首,各自為戰,就會折消力量,或者在相互配合方面出現失誤,以至有可能錯失戰機。"  

 

2)進一步提高認識,打一場禁毒人民戰爭。為確保禁毒工作經常化和持續化,避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因領導人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應當落實中央、省、市的會議精神,將禁毒工作作為一項戰略決策放在重要地位,以顯示其突出的重要性。以利于將禁毒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確保禁毒"人民戰爭"順利開展,而不是急功近利,以幾年為限,搞一年一個目標,在禁毒問題上搞短期行為無疑是危險的。

 

3)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對禁毒斗爭的投入。第一,落實中央、省、市關于禁毒經費保障工作的各項政策和規定,將禁毒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另外,建議政府下大決心,保證禁毒提供充足的經費;第二,參照其他省市先進經驗,建立地方對禁毒經費合理分擔機制,第三,成立禁毒基金會,向社會募集禁毒資金,吸收民間資本投身公益事業,進一步通暢群眾參與禁毒的途徑,相應地建立要以必要的制度和管理辦法為構成要件,確保專款專用。

 

4)部門之間要加大配合,尤其是公、檢、法三家在緝毒工作的執法問題上,要統一思想認識,尤其是在管轄和證據的采集等方面能統一協調,并定期通報情況,使偵查、批捕、起訴、審判渠道保持通暢,做到快偵、快捕、快訴、快判。對涉毒犯罪始終保持"嚴打"狀態,零星販毒作為毒品犯罪的重要形式必須予以嚴厲打擊,雖然每次販賣的毒品數量不多,但它維系毒品消費市場的存在和擴大,其危害性不容低估;公安、經貿、工商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要進一步明確易制毒化學品、麻醉、精神藥物的管理責任,適時檢查,督促整改;銀行、郵政和電信等部門要積極協助信息采集、互通工作,各部門要在打擊毒品犯罪上形成強大的合力。

 

5)宣傳力度,搞好社會預防教育。應充分鼓勵報刊、電臺利用公益廣告的版面和時段做好禁毒宣傳;充分發揮基層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的宣傳作用;應下大力氣掃除禁毒宣傳的死角,深入娛樂場所和流動人口、閑散人員進行宣傳,使毒品的危害人人皆知,最大限度減少新生吸毒者;切實加強吸毒人員的登記管理工作,實行單位包職工,家長包子女,學校包在校生,街道包居民,鄉村包村民,各片區派出所包流動人口,切實形成有效的禁毒網絡,這是最重要的治本措施。最后,樹立長期經營意識。注意破獲案件的適時性。毒品犯罪具有組織性、流程性和連續性,毒品犯罪環節多、參與人員多、分工不同,能否全部抓獲或盡量打擊對于破獲整個毒品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防止"打草驚蛇",盡量抓獲幕后指揮者,應注意適時破案。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盡量擴大戰果,爭取一網打盡。

 

 

參考文獻:

 

① 崔敏.毒品犯罪的發展趨勢與遏制對策[J.江蘇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06):28.

 

②崔敏.毒品犯罪的發展趨勢與遏制對策[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70.

 

③魏東,鄧立軍.吸毒行為犯罪化:比較研究與立法借鑒[J.刑事法學,200311):32.

 

④儲槐植.英美法系國家刑法變革對中國的啟示[J.當代法學,20062):125.

 

⑤ 郭理蓉.刑罰政策的概念、功能及模式[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62):35.

 

⑥薛炳堯,郜占川."檢警"一體化的思考--以偵查程序監督機制優化角度考察[J.政法學刊,200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