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增偉:法官樹立四維自信 源頭引擎司法公信
作者:周增偉 發布時間:2013-07-08 瀏覽次數:973
公信是司法的生命。公信源自公正,公正源于公開。沒有公開,就沒有公信。何以公開?法官須從專業、職業、廉潔和社會尊榮等方面作出努力樹立四維動態自信。
法官應有法律自信,即專業自信。“法者,天下之儀”、“國之權衡”。法官的專業自信源于人們對法律本身所代表的公平正義信仰與切身感知。在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的中國,只有相信和感知“法”是講“理”的,人們才會去“信法”。習近平總書記講“要讓人民群眾從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個“感受”應是“理”的感受。金壇法院以老百姓感知的社會常理為指向,加強庭審、裁判文書和定案把關等“三評查”,全面監管立案、審判與執行,狠抓案件質量,回應群眾對“法”之“理”的期待。
法官應因良好的職業素養而自信。首先,職業道德是法官的立身之本。康德說:“有兩樣東西……不斷增長景仰和敬畏,那就是在我頭頂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有了這種景仰和敬畏,法官才會堅守法律,恪盡職守,嚴格適法。其次,法官應具備職業所期待的法律技能:博學多聞,精于技藝。“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深厚的法學功底、系統的法律知識和豐富的社會閱歷,冷靜機智駕馭庭審、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及時調解、適時判決、高效率的執行,以高超的法律技藝展現法官涵養,傳遞法的精神,這是法本身應有之意。金壇法院以“一人一月一課時”法官論壇等活動給干警以同臺競技之平臺,激勵法官健康成長。
法官應視廉潔如生命。法官主動接受監督,是廉潔自信的表現。記得有一位法學家曾用一句“永遠別讓你的技巧勝過你的品德”來告誡每一位法律人。作為社會公平正義最后一道防線的守衛者,法官猶如“刀尖上的舞者”,頭懸“達摩克利斯之劍”,行走在訴辯之間,應自覺“把權力關進籠子里”,遵循職業倫理,誓死以自身廉潔捍衛司法尊嚴。金壇法院堅持“嚴管厚愛”理念,以“創先爭優”為載體,以“不出事”為底線,以先進典型為引導,以貪腐罪犯現身說法為鞭笞,狠抓黨風廉政和司法作風建設,追求實效,受到社會各界充分肯定。
法官應在社會活動中樹立自信。金壇法院近年來主動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溝通與聯系,積極向政協咨詢,向人大匯報工作,得到了一些政策支持,切實解決了部分法官職級待遇等問題,探索出一些有利干警隊伍建設的方法和機制,較好地維護了法官的社會尊榮。但是,當前依然存在“信權不信法”、“信訪不信法”等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法院嚴重依靠地方、考核過度強調行政化手法化解矛盾糾紛等等導致一些法官不敢審、不敢判、不敢執,效率低下,使法律本身所宣示的社會規范被踐踏,司法公信被蠶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艱苦的環境砥礪出優秀的法官品質。我們堅持內外兼修,以自信示公開,以公開促公正,以公正立公信,以良好的職業形象布大信于天下,使人民群眾逐步樹立起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要用法、化解矛盾要靠法的法律意識,一定會迎接法治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