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法院:提升青年法官群眾工作能力
作者:研究室 發布時間:2013-06-17 瀏覽次數:441
針對近年來法院青年法官人數不斷增多以及群眾工作經驗不足的實際情況,六合法院建立“三二一”機制,即建立三個基地,開展兩項活動,落實一對一幫教,切實提升青年法官的群眾工作能力,促使其盡快成為會體民情、善解民憂的新時期基層青年法官。
建立三個基地。一是訴訟服務中心基地,見習助理審判員任命后在訴訟服務中心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窗口接待,學會導訴咨詢,掌握立案審查,落實便民利民服務,從“頭”了解每一個涉案群眾的需求與期待,想其所“想”。二是信訪窗口基地。見習助理審判員見習期間,輪流做好每周二局長接待日、每周三院長接待日的信訪接待記錄,認真傾聽當事人對審判執行不滿和質疑,急其所“急”。三是人民法庭基地。將青年法官下沉到三個人民法庭,兩年來新進的14名公務員中有10人在人民法庭鍛煉。借助人民法庭矛盾化解前沿陣地的獨特優勢,通過審理婚姻家庭繼承、鄰里糾紛、民間借貸、交通事故四類案件,增強民意溝通,用老百姓能聽得懂的語言、能接受的方式處理案件。
開展兩項活動。一是開展“青年法官進社區”活動。通過參加巡回審判、參與調處案件、接待群眾咨詢等活動,讓青年法官真實了解到基層群眾的司法訴求,豐富群眾工作經驗。建立青年法官與轄區司法所的一對一聯系,實現有疑問隨時咨詢、有需要隨時溝通。二是開展“青年法官進講堂”活動。利用區委組織部的“專家在線”網絡視頻平臺和人民陪審員年度培訓、婦聯工作者年度培訓等契機,重點選派青年法官有針對性地進行授課,與基層調解工作者深入互動。結合每月10日黨員活動日,讓青年法官走進學校、企業、社區的講堂,貼近群眾需求,現場為群眾答疑解惑。
落實“一對一”幫教。建立初任法官導師制,精選業務精干、群眾工作經驗豐富的資深法官作為初任法官導師,對培養對象實行“一對一”的幫助指導,從接聽一個咨詢電話、接待一個群眾來訪、開展一次庭外調查、調解一個涉訴糾紛、駕馭一次案件庭審、撰寫一份裁判文書做起,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強化對初任法官的群眾觀念教育,促使青年法官形成良好的辦案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