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如皋法院加大法官隊伍建設力度,通過構建“六項機制”凝聚隊伍正能量,激發隊伍整體活力,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被省紀委等9個部門聯合表彰為全省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經濟開發區法庭顧雪紅庭長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優秀法官。

 

構建教育熏陶機制。創建“黨員思想政治工作責任區”,實行“五級責任制”,即院黨組負責黨總支、黨總支負責黨支部、黨支部負責黨小組、黨小組負責黨員、黨員結對負責群眾。通過“六必談”、“四必訪”推進思想責任區的落實,“六必談”,即信訪投訴必談、發改案件必談、違規違紀必談、職位變動必談、表彰獎勵必談、外出辦案必談。“四必訪”,即生日婚喪必訪、生病住院必訪、矛盾糾紛必訪、生活困難必訪。相關做法被市級機關工委在全市推廣,《江蘇法制報》作宣傳報道。

 

構建培訓提升機制。制定人才工作五年規劃,認真分析法官隊伍中審判人員斷層的現狀,制定長遠的人才培養目標。把參加上級培訓和內部自行培訓作為提升隊伍素質的重要途徑。注重培訓形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有專題輔導、經驗交流、案例點評、知識競賽、技能比武等。同時規范在職干警學歷教育,制定《關于規范在職攻讀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的相關規定》,鼓勵、確保選送在職優秀法官繼續深造。

 

構建結對培養機制。2010年開始實施以“師徒結對互學,促進新人成長”為主題的“青藍工程”, 通過師徒雙向選擇、實績考核評比等方法,開展專題大討論、課題大調研、業務大培訓、庭審大觀摩、庭后大講評、技能大比武等“六大活動”,進一步激發爭先創優意識。師徒結對初顯成效。1名徒弟被市總工會授予“如皋市五一勞動獎章”, 3名年輕干警走上中層助理崗位,10多名年輕干警成為獨任法官。“青藍工程”相繼被評為組織工作、政法工作和黨建工作創新創優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法院報》、《中國審判》均給予宣傳推介。

 

構建競爭擇優機制。在人才選拔上,建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人才選拔機制,一般三年組織一次競爭上崗。今年3月新一輪中層競職輪崗突出體現了干部年輕化、知識化的要求,該院中層干部的平均年齡由競職前的45歲降至42歲,其中正職的平均年齡由47歲降至43歲,部門助理的平均年齡由44歲降至28歲;中層干部中出現了6名法律碩士。學歷層次的提升,為法官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構建職級晉升長效機制。在市委組織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從2008年起每兩年組織一次職級晉升,實現了職級晉升工作的規范化和常態化。六年來共晉升正科級25人、副科級32人。職級晉升向基層傾斜,鼓勵干警到基層工作,增加基層工作經歷分值。突出實績導向,對5年內受到省委、省政府以上綜合表彰或榮立個人一等功以上,擬晉升副科的,報名時不受工作年限或任職時間長短的限制。

 

構建考核激勵機制。修改完善《部門目標責任制績效考核獎懲辦法》,根據全院爭先創優目標,將審判績效考評指標分解到部門,細化考評內容,增強考評的可操作性,確保年終考核結果及時性和爭先創優目標實現。著力強化考評結果的運用,切實把考核結果與評先選優結合起來。同時強化對聘用人員的考核管理,制定具體的考核細則,將年終考核結果與其工資晉升逐一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