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物流行業中的網購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一種購物方式。然而,由于外部監管的缺失,卻給犯罪分子實施不法活動提供了便利,利用網購進行違法犯罪的現象日益增多。常見的通過網購犯罪的案件涉及販賣毒品、制售槍支、傳播淫穢物品、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等。筆者通過對這一犯罪網購實施犯罪行為具有較大危害。

 

一、犯罪特點

 

1、網點眾多,涉案范圍廣。物流公司數量眾多,遍布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通過物流任何一個城市都有可能成為犯罪行為的行為地或結果地。

 

2、方式隱蔽,不易被發現。部分物流公司管理不規范,從不過問寄送的物品是什么,托運物也不接受檢查,只要運費。犯罪嫌疑人寄送違禁物品時大多使用化名,物流公司沒有進行核實,往往在案發后給查案增加了難度。

 

3、違禁品多、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嫌疑人寄送的違禁物品,有毒品、槍支彈藥、管制刀具等。如遇寄送易燃易爆物品,在運寄件、運輸或簽收時,一旦發生爆炸,后果將不堪設想,危害了多數不特定人員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物流公司上門收貨是否必須核對寄件人的真實信息和對所寄物品進行檢查,法律沒有相關規定。即使發生了涉案事件,由于物流公司在主觀上并不知道托運方要發送的貨物是什么,不知情的情況下,物流公司不存在共同犯罪,不構成違法犯罪。部分物流公司成為犯罪 “幫兇”,如何制約,法律制度上還是空白。

 

二、對策及建議

 

1、要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推行寄收實名制,物流公司要對所寄物品進行安檢,杜絕違禁物品。在制度上彌補網購存在的漏洞,讓不法分子無空可鉆,無機可乘。

 

2、物流行業涉及公安、工商、交通等多部門。打擊利用網購進行犯罪,需要多個部門加強協作,共同打擊。

 

3、各部門應建立聯動機制,加大對物流業的治理。公安部門在辦案中發現購物網站、物流公司有違規行為但尚不構成犯罪的,應及時移交相關行政執法部門。行政執法部門及時給予相應的處罰,輕則罰款、停業整頓,重則吊銷營業執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