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法院:讓公平正義光輝更加璀璨
作者:趙海生 宋華俊 發布時間:2013-06-06 瀏覽次數:593
“力爭使辦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都能贏得當事人和人民群眾的信服。”蘇州中院院長葉兆偉在年初召開的蘇州法院“三提升”活動動員大會上提出的要求,明確了蘇州法院今年工作方向和工作重心。
會后,兩級法院牢牢把握司法為民公正司法要求,以開展司法水平、司法能力和司法形象“三提升”活動為總抓手,認真履行審判職責,依法化解社會矛盾,著力捍衛公平正義,為蘇州建設“三區三城”,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今年1至5月,蘇州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67649件,同比上升27.03%,審執結41817件,同比上升9.3%,法官人均辦案數在全省名列前茅。
用好司法裁判“指揮棒”
老吳在1997年向某保險公司為兒子投保了一份“少兒一生幸福保險”。直到2008年,老吳都是按照繳費通知單的要求,按時繳納保費。2009年之后,他再未收到繳費通知單,也沒有按時繳納保費。2011年5月,老吳得知因其未按期繳納保費致使保單失效,當即向保險公司申請復效,遭到拒絕。無奈之下老吳訴至法院,請求恢復保單效力。
投保人、受益人的正當權益如何維護?怎樣正確理解和適用法律,避免簡單機械辦案?該案承辦人、合議庭陷入了深思和對相關法律精神的探尋中。
最終,中院從公平正義角度出發,依據誠實信用原則,依法判決支持了老吳的訴訟請求。“本案中的雙方當事人多年間已就繳納保險費形成了特定的交易習慣。2009年之后保險公司不再發送繳費通知書,系單方改變交易習慣。”承辦法官解釋道。該案的宣判,不僅保障了投保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也對形成誠信健康的保險市場環境產生積極促進意義。
筆者了解到,蘇州中院注重發揮司法裁判的示范、規制和引導作用。今年以來,該院已就維護婦女權益、涉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等方面發布系列典型案例,以案說法,弘揚法治精神,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撐起群眾維權“保護傘”
4月28日,蘇州市首例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在吳中法院開庭。庭審現場,百余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轄區商會、企業、群眾代表前來旁聽。“這是我們今年開展的‘公平正義護民生’主題活動之一,目的在于引導企業依法誠信經營,切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吳中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今年以來,蘇州法院以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切入點,積極暢通訴訟渠道,依法審判執行了一大批民生領域的案件,有效維護了群眾切身權益。4月9日,蘇州中院對省內最大一起走私廢物案作出宣判,彰顯了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堅定決心。
同時,蘇州法院還堅持將司法服務向基層延伸,通過各種形式的普法活動,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進行“授課”,提高群眾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
4月28日,蘇州中院民一庭青年法官王君英進駐張家港市樂余鎮永利村“法官先鋒模范崗”,解答群眾提出的法律問題。這也標志著蘇州中院民一庭“和諧共建”駐點服務農村基層活動正式啟動。5月30日,一部由法院制作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微電影《回家》走進蘇州市相城區英才學校,在“六一”兒童節前夕為同學們送去了一份特殊的“法治”禮物,也由此拉開了蘇州中院少年庭與這所全市最大的外來民工子弟學校共建的序幕。
“和諧共建”活動是蘇州法院近年來探索的服務基層、司法為民的重要實踐載體。目前,全市兩級法院已在440多個基層單位設立共建點,借助該平臺,法律價值導向被直接輸送到社會末端。
增添公正司法“正能量”
“請問這是蘇州中院嗎,我想問問自己的案子分給哪個法官了?”5月20日剛上班,蘇州中院訴訟服務中心導訴員丁仁就接到了當事人的查詢電話。
“這樣的查詢電話幾乎每天都有。”在答復了當事人的咨詢后,丁仁告訴筆者,該院在開通全省“12368”電話語音查詢案件信息系統的基礎上,還專門開設了訴訟服務導訴熱線,進行案件信息查詢、判后答疑、法官約見,以及法律咨詢等訴訟服務。
司法公開是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和精神體現。為此,中院專門出臺實施意見,一方面通過開通熱線、庭審直播、媒體宣傳等方式,暢通司法公開途徑;另一方面聘請30余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擔任特約監督員,對法院各項工作進行監督,確保公開效果。
互聯網日益成為法院司法公開的重要陣地。今年以來,中院大力推進官方微博和門戶網站建設,認真負責地做好該市“寒山聞鐘”便民服務論壇事項的辦理工作,主動發布工作信息,在線回應社會關切,目前該院微博粉絲數量已經超過2萬人。不久前省高院對全省法院通過“江蘇法院網(外網)”發布裁判文書情況通報,蘇州法院裁判文書上網數量位居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