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法院多舉措為青少年織就“司法保護網”
作者:趙晨 發布時間:2013-05-30 瀏覽次數:454
邳州法院在少年審判工作中,堅持“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從愛出發,從幫入手,在挽救上下功夫,教育和挽救了一大批失足青少年,織就了一張愛的“司法保護網”。今年以來,該院共判處11名未成年罪犯,先后派員跟蹤幫教30余人次,使6人重返校園學習,無一重新犯罪。
圓桌審判敞開心扉。開庭前,針對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長特點,深入被告人的家庭、所在學校等走訪調查,全面了解掌握情況,因案制宜、因人施策制定審理方案,為庭審和量刑做好參考準備;選用“圓桌”式座談,面對面談心方式,安排有親和力的女法官主審,邀請在學校、團委、婦聯等部門工作的人民陪審員參與庭審,注重語言教化和思想疏導,引導他們認清犯罪危害,放下思想包袱。
特殊關愛情暖人心。推行少年審判心理輔導前置,在開庭審理前1小時,由心理咨詢師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有效減輕開庭前給未成年被告人帶來的心理壓力;建立未成年人輕罪“前科消滅制度”,對已判決生效未成年犯的前科記錄予以封存,使未成年犯在升學、入伍、就業、出國等方面與普通公民一樣獲得平等的權利和機會,有助于失足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建立幫扶失足少年制度。對符合判處緩刑的在校學生,為其聯系學校,重返學校就學。對不再就學的少年犯,與勞動部門聯系,選擇愛心企業,幫助少年犯解決就業。
社會聯動跟蹤挽救。積極落實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幫教措施,加強與被判處緩刑、管制的青少年犯的所在轄區公安機關、村委會或居委會的溝通,聯合團委等有關單位成立“幫教小組”,共同商定改造計劃。定期與共青團、婦聯、公安、檢察院、綜治辦等部門召開“未成年人司法工作聯席會議”,討論完善青少年違法犯罪教育、挽救、幫教機制。建立“新希望”幫教基地,主要負責接納被判處非監禁刑和刑滿釋放青少年,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同時關注他們的思想動向,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保證失足青少年重新找回自信,盡快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