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犯罪預防工作,更好更有力的挽救失足青少年,邳州法院不斷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審理機制,積極探索教育、挽救失足少年的方法,建立法庭、學校、社區及家庭“四環聯動”的青少年維權工作機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抓好家庭教育延伸。以司法為民理念為指導,充分發揮維權職能,在結案后及時向未成年的監護人發出司法建議,就改變家庭教育方法、落實各項家庭教育措施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因人而異地指導家長改善家庭教育環境,要求家長不僅要履行好監護職責,更要注重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長,及時掌握子女在交友方面的傾向,對社會上的不良影響,及時引導,培養子女健康的法律觀念和為人之道。

 

抓好學校社區環節。送法進學校,通過舉辦專題法制講座、發放法律宣傳小冊子等形式,結合青少年身心特點進行法制宣講;不定時邀請學生到庭觀摩庭審,選取青少年人群中常發的典型案例,組織青少年旁聽庭審,以案說法,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強化社區管理,以社區為主體,在教育、公安等部門的配合下,對輟學在家和有違法違紀行為前科的未成年人,定期進行回訪,及時了解未成年犯的改造情況及改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大大降低重新犯罪率。

 

抓好庭后服務環節。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檔案,對每一名被判刑罰的未成年人建立回訪檔案,詳細記錄未成年犯罪的改造情況,把矯正教育工作延伸到緩刑刑罰執行的各個階段;安排法官向服刑未成年人贈送慰問品、談心并提供法律咨詢,以幫助解決他們回歸社會后的就學、就業方面的困惑和問題,傳遞來自法院的關愛;加強與司法行政機關的協調配合,聯合制訂矯正資料匯編手冊,規范各個部門間矯正銜接工作,實現個性化、務實性、長效性幫教。

 

抓好法制輔導環節。建設起以法院為中心的法制教育園地,形成集審判、法制教育、心理咨詢輔導、親情接待為一體的功能完善、區域分明的綜合服務區;把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挽救工作延伸到法庭之外,加強同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團委、婦聯、工會等人民團體、社會團體的聯系,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愛網絡;聘請法制輔導員,以案說法,通過樸實生動的語言和真實典型的案例,向青少年講授基本法律知識,教育他們遵紀守法,并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