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日下午兩時半,鹽城亭湖區(qū)法院誠邀上級法院、鹽城市城鄉(xiāng)建設局、人社局、醫(yī)患糾紛調解委員會、交巡警支隊、亭湖消費者協(xié)會等10多名知名人士,乘坐一輛大巴向設立在城區(qū)內的勞動人事爭議巡回法庭、城鄉(xiāng)建設巡回法庭、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駛去,采取靜中聽、動中看的方式,誠請他們集思廣益現(xiàn)場為巡回審判把脈,傾力打造最亮“司法品牌”。

 

亭湖區(qū)法院位于鹽城主城區(qū),每年訴諸該院的案件呈8%的速度上升。為了及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近年來,該院創(chuàng)新思維,先后在市建設局、市消協(xié)、市衛(wèi)生局、市人社局、市交巡警支隊等部門設立了城鄉(xiāng)建設、消費維權、醫(yī)療糾紛、勞動爭議和交通事故等五個專業(yè)化巡回法庭,借助黨委政府和有關行政機關的支持,先后投入資金20余萬元,在未設人民法庭的鎮(zhèn)建立了28規(guī)范化固定巡回審判點,1個巡回審判工作站,截止20134月共巡回審理各類案件5747件,巡回審判率達42.6%。巡回審理案件的調解率為62.3%通過巡回審判密切了法院與行政機關、基層群眾組織、人民群眾之間的聯(lián)系,加深了社會各界對法院的理解和信任。

 

“不能滿足當下,要著眼長遠,要采取更加有效的舉措,把巡回審判這一司法品牌做大做強”這是該院黨組一班人形成的公識。如何做?做什么?院長邱曉虎斷然拍板:誠邀上級法院、市區(qū)有關部門知名人士幫助把脈支招,讓巡回審判這朵蓓蕾傲然綻放。因此,便有了本文開頭所見到的場景。

 

應邀的知名人士不走馬觀花,通過聽、看、問,各自分別發(fā)表了真知灼見。鹽城市中級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江蘇省法院審判專家吳海龍首先開出了一劑良方:做好巡回審判工作,重在樹立品牌意識,要下大氣力去做。簡言之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工作方案,落實人員配備,強化物質保障,扎扎實實加以推進。同時要準確把握巡回審理的寬泛內涵,在推進巡回審判的空間、力量、程序和標準方面積極探索,不斷拓展巡回審判的范圍和內容,通過巡回審判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將涉訴糾紛化解在最基層,讓百姓滿意。

 

鹽城市人社局勞動監(jiān)察支隊副支隊長施建中提出的建議很中肯。他說,巡回審判是百姓喜愛的一項審判方式,要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就必須利用與人民群眾比較近的優(yōu)勢,選擇一些典型案件在村莊、社區(qū)、田間地頭開庭并增大庭審的場次,讓群眾聽得懂、看得見、信得過,在庭審觀看中學法、用法、守法。

 

鹽城市公安局交巡支隊副支隊長劉杰認為,提高巡回庭審能力,是保證巡回審判質量的關鍵,法院要加大對法官庭審技能的培訓,可由社會閱歷豐富、做群眾工作能力強、解決群眾糾紛經(jīng)驗豐富的資深法官向年輕法官傳授技巧。在此同時,要加強與基層組織、基層群眾的溝通協(xié)調,讓年青法官熟知公序良俗、群眾意愿、村規(guī)民約、公眾心理等方面的知識,以此全面增強他們化解各種復雜糾紛的能力。

 

還有不少提出要將巡回審判便民措施到位。專業(yè)化巡回法庭要公開巡回審判便民電話,建立巡回審判便民卡,張貼巡回審判公告等,使之巡回審判經(jīng)常化、制度化。

 

各方人士集思廣益,為巡回審判獻策,如勁風吹拂一池春水。該院院長邱曉虎欣喜地說:我們要把這些“金點子”認真加以吸收,重新審視和修定巡回審判工作細則,并借助本土司法宣傳平臺,大力宣傳“全國法院辦案標兵”、“鹽城市勞動模范”原交通事故巡回法庭負責人汪洋同志的先進事跡,同時運用《庭審實錄》這塊陣地,陸續(xù)推出巡回審判的經(jīng)典案例,努力讓巡回審判成為鹽城百姓心中的司法品牌,成為鹽城法院系統(tǒng)最靚麗的司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