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協理員”的為民經
作者:趙晨 發布時間:2013-05-17 瀏覽次數:1185
在江蘇省邳州市陳樓鎮院許村,有這樣一句話“有困難,找金牌協理員”,這位金牌協理員連續三年創造了“調解數量最多、調解時間最短、調解效果最好、人民滿意度最高”的四個之最。他說理講法,將一場場矛盾糾紛化解于無形,防止了大量“民轉刑”案件發生。他用理解和尊重,縮短了和百姓之間的距離,贏得了百姓的信任。他就是陳樓鎮院許村治調主任、司法協理員許鳳騰。
自2011年7月被邳州法院聘任為司法協理員以來,許鳳騰先后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30多起,其中疑難糾紛38起,防止“民轉刑”案件5起,群體性事件2起,調解成功率高達98%以上。他也先后被邳州市司法局、鎮黨委、政府表彰為“先進工作者”、“邳州市優秀司法調解員”。當地人提起他紛紛豎起大拇指說,老許調處糾紛從不擺架子,都是以理服人,經他調處的糾紛即使調不好,當事雙方也都很佩服他,在當地老百姓的眼里,老許就是一位貨真價實的“金牌協理員”。
情感調解 十年夫妻重修好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許鳳騰卻恰恰善斷家務事,他所“斷”的“家務事”,不僅讓人心服口服,有的還成為膾炙人口的“佳話”。
該村5組村民王某與丈夫劉某結婚十余年,孩子剛上小學,丈夫不知何時迷上了賭博,常常徹夜不歸,很少關心和照顧家庭,夫妻之間時常發生爭吵。在一次爭吵后,丈夫對王某實施了家庭暴力,將其打成輕傷。王某傷心之余,決定與丈夫離婚。面對妻子的指責,劉某情緒激動,堅決不同意離婚。
由于婚姻牽涉到的是一個家庭,這讓許鳳騰在處理糾紛時慎之又慎,他通過了解得知倆人之間尚有感情,于是采取“背對背”的調解方法,分別給夫妻雙方做工作。細致為他們分析矛盾產生的原因,適時地加以引導和化解。在做女方的思想工作時,勸她看在孩子還小的情況下,再給丈夫一次機會。針對男方脾氣暴躁、性格內向的特點,他勸男方改改脾氣,戒掉賭癮,珍惜來之不易的家庭,并主動向妻子道歉,請求原諒。經過近三小時苦口婆心的勸說,這對夫妻終于心平氣和,重修于好。
換位思考 反目鄉鄰釋前嫌
在許鳳騰看來,矛盾無論大小,都直接關系著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家庭的和睦、鄰里的團結、社會的和諧。在調解案件時,他總是耐心的做解釋工作,一遍又一遍的溫情規勸,用他的“誠心、耐心、愛心”“三心”工作法,讓當事人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
該村4組村民丁某和孫某兩家房屋前后相鄰,因為丁某的妻子認為孫某家砌圍墻侵犯了自家宅基地,將孫某家新砌圍墻邊的水泥挖掉,兩家發生了爭執,后來甚至發展為拳腳相加,好鄰居變成了積怨頗深的“冤家”。許鳳騰得知后,分別到兩家調查走訪,從雙方的切身利益出發,真誠勸說他們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他用法律條文,指出丁某損壞私有財產是觸犯法律的行為,先后20多次的溝通,他的耐心與細心終于打動了當事人。在他的主持下,兩家坐到了一起,就宅基地達成了一致意見,一場鬧騰了很久的糾紛終得以平息。
法理并施 沖突家族化干戈
在長期的基層工作實踐中,許鳳騰深知,在矛盾化解中,只講法不行,只講理不行,只講情也不行,只有將法理情融為一體,才能打開當事人的心結。他有時甚至搬出書本給當事人講解法律的條文,對癥下藥,現場普法。多少次,劍撥怒張的緊張局面都因他的出場而得以緩解,并讓事件最終得以圓滿解決。
去年7月,該村5組村民周某與許某母親劉氏因填墊汪塘發生糾紛,雙方大打出手,打斗造成劉氏輕傷害。雙方家族均人多勢眾,互不相讓,很有可能發生惡性事件。許鳳騰得知后,立即趕到現場,耐心勸解。面對當事人過激的言論和一觸即發的對立態勢,他依然動之以情、曉之以法,耐心地做好每一個當事人及親屬的疏導工作,一遍遍安撫和解釋,似春風化雨,聲音說啞了,衣服汗濕了,大家的怨氣也化解了。經過多方合力協調,最終周某賠償劉氏醫藥費等2萬多元,一起民轉刑案件得到了徹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