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邳州法院堅持“寓教于審、懲教結合、打防并舉、全面維權”的工作方針,針對由于網絡暴力文化引發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積極探索預防和減少青少年涉網犯罪的新途徑,巧妙運用“三劑良方”防范化解青少年涉網犯罪,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預防為主,多方聯動。在少年庭設立“青少年法制服務中心”,通過構建網絡預防、法制教育、法律咨詢三大平臺,加強對青少年的德法教育,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體系,開展自護、心理、網絡等方面教育;聯合市人大、綜治辦、教育局,選派有資質及具備深厚法律功底的法官定期進入校園,廣泛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和網絡安全防范教育工作,提高青少年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行為能力;定時邀請中小學學生到庭觀摩庭審,選取青少年人群中常發的典型涉網犯罪案例,讓青少年學生旁聽,以案說法,以生動的“現場教學”切實增強青少年的網絡安全意識。

 

懲治得當,寬嚴相濟。規范未成年人涉網犯罪庭前社會調查機制,就未成年被告人的性格特點、家庭情況及實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現等綜合情況,使未成年被告人人格調查規范化、社會化,為庭審教育奠定堅實基礎;引入心理矯治機制,組織心理輔導員輔助庭審,運用“圓桌審判”方式,將法制教育、心理矯治及親情感化相結合,使涉案青少年真正意識到網絡暴力的危害,從而增強庭審教育效果;嚴格依照刑法規定,準確適用從輕處罰和減輕處罰,對初犯、偶犯且社會危害性較小的涉網犯罪的未成年人,在從輕、減輕判處的同時注意多適用緩刑,努力做到罰當其罪,充分發揮刑罰的懲罰和教育功能。

 

回訪幫扶,延伸服務。加強回訪幫教機制,積極挽救涉網犯罪青少年罪犯,向服刑未成年人贈送慰問品、法官與之談心并提供法律咨詢等常規項目,設置企業代表進行意向招工、心理專家開展心理咨詢等項目,幫助解決他們回歸社會后的困惑;探索社區矯正制度,聯合社區矯正機構制訂相關規章制度,規范與社區矯正銜接工作,通過開設陽光家園,進行長期心理矯正,協調解決涉網犯罪青少年就業、就學問題,實現個性化、務實性、長效性幫教;為涉網犯罪未成年人建立個人檔案,定期組織法官約談,與法定代理人及所在單位、學校簽定幫教協議,進行跟蹤幫教,使審判與幫教不脫節,避免重新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