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法院審判工作與服務民生有機融合途徑,2013年,吳中法院開展“公平正義護民生”主題活動,以“零距離聽審”的形式加大對群眾權益的公開保護力度,提升群眾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428日,吳中法院組織蘇州市某針織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的公開聽審,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陪審員、特約調解員、勞動監察部門人員及轄區商會、企業代表等近百人來院旁聽,拉開了“公平正義護民生”主題活動的帷幕。

 

零距離面向群眾,凸顯民生權益保護。由8個業務庭(局)和4個人民法庭本年度分別組織12次公開聽審活動。緊扣“公平正義護民生”主題,選擇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交通事故、相鄰關系、人身損害和勞動爭議等各類涉民生案件走進各街鎮巡回審判點就地開庭、就地調解、就地宣判。以案件審理引導轄區群眾樹立依法維權的理念,倡導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提升法治意識。應邀參加首次聽審的甪直商會陸會長表示,此前從不知拖欠工人工資會受到刑事處罰,該案給前來聽審的企業管理者們敲響了警鐘,守法經營、依法用工意識將得到進一步強化。

 

零距離面向基層,指導人民調解。每次聽審活動,吳中法院都將主動邀請基層調解組織和行業調解組織的人民調解員參與聽審,加強對當地人民調解員的業務指導,增強人民調解員的法律素養和調解能力,更好地促進基層社會矛盾糾紛的源頭化解。首次聽審活動后,吳中法院召開了特約人民調解工作座談會,鐘毅院長、黃明康副院長同全體特約人民調解員就訴調對接工作進行交流探討。

 

零距離面向社會,主動接受監督。在每次聽審活動結束后,將組織座談會,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審判人員在庭審程序、庭審形象、裁判文書及庭審突發情況處置能力等方面的情況填寫《庭審評議表》。由院領導通報法院近期工作,征詢意見、建議,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及時予以整改、反饋,以社會監督推進法院工作改善,以工作改善提升服務民生實效。對于首次聽審活動,旁聽人員在座談中表示,該庭審程序規范、思路清晰、氛圍莊嚴,吳中法院甄選蘇州首例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組織公開聽審,真正取得了“主動展示法院工作,提升群眾法律素養,引導企業依法誠信經營”的多重效果。

 

零距離面向媒體,擴大宣傳效果。在活動中不斷豐富宣傳形式,力求擴大法制教育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公平正義護民生”活動啟動后,《江蘇法制報》、《揚子晚報》、蘇州電視臺、法制網、江蘇法院網等各級各類媒體對此例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和該活動進行了深入報道,既彰顯了司法對民生權益的保護,又達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宣傳效果,提升了人民群眾對法院的認同度與信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