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日,蘇州中院發布《蘇州市涉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報告(20022012年度)》藍皮書,這是省內首次涉外知識產權審判情況的專題發布。

 

據蘇州中院民三庭朱劼純庭長介紹, 2002-2012年,該院共受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261件。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呈現幾個特點:一是案件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特別是2009年以來呈現爆炸式增長,體現了知識產權制度在占領國際市場、提升企業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戰略作用。二是案件類型以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為主,三是境外當事人作為原告的案件占絕大多數,此類案件有243件,占93%。四是新類型案件、疑難案件不斷出現。在審理計算機軟件、涉化學、醫藥類專利糾紛中,需要借助專業人員和專門機構的鑒定,審理難度較大,辦案周期較長。五是國際知名企業維權能力強,訴訟積極性高。在涉及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案件中,跨國軟件巨頭頻繁出擊,微軟公司、西門子軟件公司、參數技術公司等跨國軟件巨頭先后在蘇州提起維權訴訟,案件數在著作權糾紛案件中所占比例超過40%。六是案件調解結案多,在審結的241件涉外知識產權案件中,調解、撤訴達68.5%,約占七成。

 

白皮書總結了蘇州中院堅持能動司法,忠實履行法律職責,嚴厲打擊各類侵犯知識產權以及不正當競爭行為,充分發揮司法保護知識產權的主導作用,為營造激勵創新環境,構建公平競爭秩序,推動蘇州創新型、開放型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蘇州中院把平等保護作為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的總原則,積極開展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審判“三審合一”,從程序和實體上進行全面、平等的司法保護,也贏得了當事人的信任。該院高度重視損害賠償在保護知識產權中的重要作用,努力降低維權成本,確保權利人獲得足夠的損害賠償。中院民三庭在今年初審結的一個侵害發明專利權案件中,經過調解,最終被告支付原告2200萬元的天價補償金。這是近年來知識產權案件中涉及補償數額最高的案件。

 

面對新興產業、高新產業的發展,涉外知識產權案件所涉技術難題層出不窮的審判環境,該院在注重法官業務能力提升、強化精品意識的同時,建立完善相關審判制度,確保案件質量。該院在全市范圍內選任了包括化學、醫藥、機械、電子等各領域32名技術專家,同時在南京大學等高校聘請了多位法學教授,建立了“蘇州市法院系統知識產權審判專家智庫”,邀請專家直接參與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有效破解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技術事實認定的難題。十年來先后有魯道夫公司商標、參數技術公司軟件著作權、“番茄花園”案等一批案件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蘇州科技城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評選發布基地”。

 

公正高效的作風也為蘇州中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贏得了國際贊譽。世界知名企業伊士曼柯達公司中國區首席代表Christopher Adams先生在案件審結后專程飛抵蘇州,敬贈書有“司法為民、譜寫新章、公正廉潔、蘇州之光”的牌匾。微軟公司系列案件圓滿得以解決后,美國商業軟件聯盟(BSA)中國區主席向該院寄來親筆信表達感謝和敬意。 去年11月,美國微軟公司全球常務副總裁Brad Smith先生率微軟公司高管代表團一行專程至蘇州中院交流時表示:“蘇州中院對知識產權高水平的司法保護,堅定了公司高層在蘇州、在中國大陸擴大投資規模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