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連云港臨港工業園區某加工貿易有限公司會議室座無虛席,連云區人民法院的法官正組織合資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這是該院與合資雙方代表展開的第三次調解工作。

 

2012年,受經濟形勢的影響,對出口依賴較大的該加工貿易公司面臨訂單減少、投資回報率降低等困境。去年10月,出資雙方不但出現較大虧損,而且各項開支也出現了困難,。面對這種情況,該公司內部不是想法設法改善經營管理,而是相互埋怨,甚至出現相互指責對方,合資企業的危機浮上臺面,他們想撤資解散企業,并向有關部門遞交了撤資申請,企業面臨解散,100多名職工將要失去飯碗。

 

連云法院得知這一情況后,以能動司法立即派出法官進入該公司進行深度調查,在查明情況后,法官邀請出資雙方代表進行調解,法官指出,合資雙方過去一直合作地很愉快,效益呈連年遞增的好勢頭,僅固定資產就比雙方出資時凈增加了70%。在企業面臨困難時,雙方不是攜手合作,鞏固客戶,爭取訂單,而是相互拆臺,致使一些本來可以唾手可得的訂單流失了,加上企業在管理中確實存在一些漏洞,給企業本來不該虧的虧損。

 

法官以情法交融的方法進行調解,從企業現狀到改善經營管理,從內部挖潛到爭取訂單,在做了大量說理式調解工作后,雙方減少了誤解,進而同意重新進行分工合作。占整個出資額達六成的出資方、現任公司經理楊先生羞愧地對筆者說,公司是我們的,我們有責任搞好,再這樣慪氣下去,企業的虧損將會更大,大家的損失也會更多,我們應該攜手合作共度難關。出資額占四成的資方代表、現任公司副經理董先生也表示,經過法官的調解,使自己增強了信心,感到有責任配合經理的工作,使公司上下擰成一股繩,帶領職工共度危機。

 

經過的法官的真情調解,雙方握手言和,并收回解散企業的申請。41 日 ,筆者了解到,一家原來準備委托該公司加工的一項大額訂單被取消后,這家公司得知該貿易加工公司不再解散后,又與該公司重新訂立了訂單,100多名職工按時到公司上班,使企業出現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