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區法院“四項機制”促青年干警成長
作者:施荷生 李艷 發布時間:2013-04-02 瀏覽次數:429
淮安區法院針對全院青年干警隊伍不斷壯大的形勢,科學謀劃,探索完善四項機制,助推青年干警健康成長。
完善一線鍛煉機制。為了讓青年干警迅速適應從“校門”到“院門”的角色轉變,盡快融入法院工作。該院出臺制度,堅持把青年干警放在人民法庭和審判一線鍛煉。對新錄用的干警一律安排在刑庭和民事法庭從事書記員工作,凡晉升為助審員的干警必須具有到審判一線工作兩年以上的經歷。全院20名30歲以下干警中有16人在人民法庭工作過,94%的青年干警目前在審判一線。通過零距離接觸矛盾糾紛、感受當事人訴求、學習矛盾化解方法,使青年干警增強了對基層工作感性認識,群眾工作能力不斷提升。
完善培養機制。開辦“青年干警論壇”,主題、形式均由青年干警自主決定,做到“周開辦,月通報,季評比”,設立“實務交流、文稿寫作、好書薦讀”等環節,已經成為青年干警交流思想、展現自我的平臺。每月出版《淮安法苑》,要求35歲以下青年干警每月必須有稿件報送至主編室,對積極投稿并發表的干警予以獎勵,在年底評先評優中優先考慮。今年第一季度,該院青年干警在各類報刊上發表宣傳文章80余篇,調研文章30余篇。
完善培訓機制。每周舉辦“周末大講堂”,精心選取不同主題,通過邀請司法禮儀導師、法學院教授、心理學專家等來院授課;組織資深法官開“示范庭”等形式,幫助青年干警全面提升綜合能力。凡是上級機關組織的業務培訓活動,該院會主動與培訓單位聯系,協商增加培訓人員名額,讓更多的青年干警有機會參加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
完善關愛保障機制。針對外地干警增多的情況,該院推行“黨組幫扶、干警結對”做法,黨組定期與他們談心,了解思想動態,幫助解決困難。每名外地干警進院之初都會有一名本地干警與其“結對”,向他們傳授淮安風土人情、語言文化,幫助他們盡快融入當地環境。每季度向青年干警發放關于院后勤保障服務類的問卷調查,對反饋的信息認真匯總,由院辦公會研究制定解決方案。該院還通過“開辦食堂、生日送祝福、舉辦文體活動,定期體檢”等形式,讓青年干警感受法院大集體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