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腐敗做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已日益凸現出來,如何反腐倡廉構建和諧社會已迫在眉睫。這其中就需要大力弘揚廉政文化,法院廉政文化既有廉政文化的共性,也有符合司法工作特點的個性,其核心價值觀是為民、公正、清廉,其中“為民”是本質特征,“公正”是根本要求,“清廉”是內在要求。本文試從廉政文化建設對反腐倡廉的重要意義 、法院廉政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以及如何加強法院廉政文化建設等方面加以論述,從而實現社會主義司法公正、司法為民。

  關鍵詞: 廉政  和諧社會  文化建設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腐敗作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已日益凸現出來,并遂漸浸

  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日趨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阻礙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腐敗的本質是對人民賦予的權力、對公共權力的濫用。腐敗和權力是依存關系。權力過分集中,權力行使不當都容易產生腐敗。司法正義是社會正義的最后防線,而審判是這道防線最關鍵的環節,面對當前的社會環境,法院應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發揮其反腐倡廉應有作用,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一、廉政文化建設對反腐倡廉的重要意義

  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審判機關,承擔著在黨的領導下,依法獨立審判,維護司法公正的

  神圣職責,是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代表。人民法院作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擔負著重要的職能作用。反腐倡廉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大力弘揚廉政文化。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設和文化建設相結合的產物,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法院廉政文化既有廉政文化的共性,也有符合司法工作特點的個性,其核心價值觀是為民、公正、清廉,其中“為民”是本質特征,“公正”是根本要求,“清廉”是內在要求。法院作為審判機關其廉政文化建設在反腐倡廉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法院廉政文化建設是落實“公正司法,一心為民”指導方針的必然要求。

  最高法院明確將胡錦濤總書記“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重要指示確立為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導方針。“公正司法,一心為民”是新時期人民法院衡量全部司法活動的根本標準,也是人民法院廉政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一方面,廉潔與公正從來就是聯系在一起的。“公生明、廉生威”,一個清正廉潔的法官,能促進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另一方面,廉潔與為民也是密不可分的。廉潔是對領導干部從政的基本要求,也是對法官從事司法活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做到公正司法、一心為民,必須大力加強法院廉政文化建設。

  (二)法院廉政文化建設是加強自身反腐敗斗爭的需要。

  近幾年全國法院系統通過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健全落實各項廉政制度,法院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法院系統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很嚴峻。一是在社會轉型時期法官面臨更多的考驗和誘惑。二是當前法院系統的違法違紀案件依然呈易發多發的態勢。利用審判權、執行權貪污受賄、枉法裁判以及違反社會管理秩序和社會道德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建設廉政文化對保障司法公正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廉政文化,具有導向功能、激勵功能、約束功能和教育功能。人民法院通過建設廉政文化,營造尊廉崇廉的氛圍,使法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宗旨觀念和職業道德意識,在司法活動中公正裁判。對全社會而言,建設廉政文化,使各類公務人員和廣大民眾時時處處受到高尚、文明、清廉的風氣的感染和熏陶,在全社會營造廉潔光榮、腐敗可恥的廉政文化氛圍,人人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恪守社會公德。

  二、法院廉政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法院廉政文化建設是就是為司法活動營造更好的司法條件。法院廉政文化建設是圍繞廉政主題開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動,其目的在于使廣大法官和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地位觀、權力觀、利益觀,切實解決“為誰執法,為誰服務”的根本問題,并通過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影響,增強法官干警的反腐倡廉意識,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濃厚氛圍,為法院反腐敗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具體而論,法院廉政文化的基本內涵包括三個層次,即思想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其中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處于較低層次,思想文化屬于較高層次。

  (一)法院思想文化。廉政文化首先是一種思想文化,加強法院廉政文化建設,必須用廉政的思想文化教育廣大法官和工作人員,使廉潔司法成為廣大法官共同的信仰、追求和自覺實踐。法院思想文化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法官的道德文化,一方面指法官作為普通公民應具有“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等道德品質,另一方面指法官應具有符合其職業特點的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潔、遵守司法禮儀、加強自身修養、約束業外活動等職業道德品質;二是培育積極向上的司法文化,一方面要承傳和發揚我國歷史中形成的秉公執法、清正廉明、懲惡揚善等優秀司法文化傳統,另一方面也要借鑒和吸收權力制約、人人平等、權利至上等西方的優秀司法文化傳統;三是要旗幟宣明地反對官本位、權大于法、司法人情化等消極司法文化和腐朽文化,大力弘揚和倡導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的、符合人民群眾最根本利益的符合時代要求的廉政文化。

  (二)法院制度文化。法院制度文化是約束法官行為的規范性文化。廉政制度是法院廉政文化的規范化表現形式,是法官保持良好職業操守和公正廉潔司法的重要保障,而健康向上的法院廉政文化又促使法官更加自覺地遵守法院各項廉政制度。人民法院要結合“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正”專項整改活動,一方面健全完善內部監督制度,即以民商事審判和執行工作為重點;另一方面強化外部監督,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新聞單位的輿論監督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三)法院物質文化。法院物質文化是以有形的實物形態存在的文化,直觀反映法院建設成就和廉政文化的品位。具體到法院建筑的風格、審判法庭的布局、文化設施的建設、辦公設備的現代化、司法裝備和生活場所等都要展現廉政文化特色。通過加強法院物質文化建設,使法官在積極向上的廉政文化氛圍中工作和生活,感受環境對自身言談舉止和行為的規范,逐步養成良好的廉政文化習慣。

  三、如何加強法院廉政文化建設

  法院廉政文化是法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法院各項制度與目標的思想保障和確保法官遵守各種行為規范的內在約束。加強法院廉政文化建設,必須充分認識和把握法院廉政文化的特點和規律,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以人為本的觀念。人是社會的主體,社會和諧,關鍵在人。樹立以人為本的意識,堅持反腐倡廉工作人本理念,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把宣傳教育作為反腐倡廉的基礎性工作,不斷增強反腐倡廉宣傳教育親和力,使法院干警易于接受,促使法院干警將法律、紀律等他律轉變為高度的自律,把外在的強制變成內在的自覺,使不搞腐敗不只是迫于懲治的畏懼,更重要的是出于對人民賦予的權力的珍惜和對自我人格的珍重,讓廉潔自律意識在心底扎根。

  (二)與工作特色相結合。作為法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各級法院要充分認識建設廉政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廉政文化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響亮地提出廉政文化建設這一目標,使廉政文化建設獨立形成聲勢,體現司法工作特色,使之成為先進法院文化中的一大亮點,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立足于提高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以發揮其在確保司法公正中的積極作用。并在法院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發揮其特有的作用

  (三)以反腐倡廉出發點。在理論研究方面,既要繼承并發揚光大我國古代優秀的廉政文化傳統,從中汲取營養,也要結合現代司法工作的特點,與時俱進,在廉政文化建設理論上有所創新。法院的廉政文化是法院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建設法院的廉政文化要與創建法院文化的其他活動相融入,要以法院系統開展的各項主題活動為載體,有計劃、有目標、有步驟地開展,既要有生動活潑的形式,也要有實實在在的內容。既有符合司法工作特點的個性,更有服務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而體現的共性特征。通過建設廉政文化,人民法院真正營造出一種反腐倡廉的道德氛圍。

  (四)以自我教育為關鍵。法官內外兼修是法院廉政文化建設的重點。自我教育是反腐倡廉的關鍵點,這正如同外因和內因這兩個要素,內因是起決定作用的。法院干警的自我教育是自省自律的重要手段, 法院干警應依據黨和國家的有關規定不斷地進行對比檢查,與先進找差距,深入持久地學習馬列理論,增強愛國主義熱情,在內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并力爭自己成為先進典型。從而使人民法院廉政文化氛圍建立,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持久、有效地開展。

  (五)以形成法院廉政文化制度為歸宿。廉政文化建設將是一項持久的、經常性的工作,要扎扎實實把這項工作開展好,不能把建設廉政文化簡單理解為只是單純組織一些文化活動和開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因為從內容方面講,建設廉政文化還應包括廉政制度文化建設。從更大的層面說,建設廉政文化還包括建立民主和法治的政治制度。因此對全社會來說,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對法院系統來說,廉政文化建設主要是建設廉政精神文化和廉政制度文化。要加大廉政文化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廉政文化的導向功能、激勵功能和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