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至今,高郵法院共受理涉消費權民事訴訟案件20件,約占同期民事案件的0.8%,其中2009年受理5件,2010年受理5件,2011年受理3件,2012年受理5件,2013年至今受理2件。20件案件中,17件適用簡易程序,只有3件適用普通程序;判決5件,調解9件(含訴訟外調解確認1件),撤訴5件,未結1件。

 

案件特點為:

 

一是同一原告多次訴訟。如陳飛作為原告起訴的就有6件,李艷作為原告起訴的2件,被告均為圖書銷售和出版的主體,訴由都是原告購買被告的圖書存在質量問題。

 

二是消費者身份受質疑。20件案件近半數的被告均質疑原告的消費者身份,其中法院認定原告不符合消費者身份的1件。

 

三是訴訟多發于因圖書質量引起的索賠,該類案件有9件,約占43%

 

四是出現新類型案件。杜明、陳瑩分別訴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侵權糾紛案屬近年涉消費權案件中新出現的類型,訴訟系由騰訊公司在致QQ用戶的信中稱將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引起。

 

五是原告本地多于外地,被告本地外地均等。原告為本地的14件,外地的6件;被告本地外地均為10件。

 

存在問題:

 

一是訴訟維權意識有待增強。 消費者訴訟維權知識欠缺,意識不強,信心不足,一是不清楚自己作為消費者有哪些權利被侵犯,與商家企業的維權談判抓不住重點;二是證據意識不強,相關票據一旦丟失往往很難證明自己的主張;三是一般通過私力救濟,訴求得不到回應時,一味蠻鬧,把矛盾擴大化。

 

二是訴訟維權機制有待聯動。一方面,法院對消費糾紛的提前介入不夠,訴前調解還沒有深入到消費糾紛應對的一線前沿;另一方面,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是訴訟維權效果有待延伸。目前消費糾紛官司打完就結束了,個案訴訟社會效果有待進一步擴展,消費維權相關知識有待進一步推廣。

 

對策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民法律維權意識。通過法官走市場、進超市,利用廣播電視以及講課、座談、展板、咨詢解答等各種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消費維權的法律法規,用生動的案例讓消費者了解法律維權的渠道和方法,提高消費者法律維權意識。

 

二是加強機制聯動,提高消費者的維權效率。加強法院與聯動部門日常工作聯系,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交流信息情況,研究制定對策;打造信息共享平臺,整合雙方職能優勢,建立覆蓋全市的消費糾紛調解網絡,針對復雜個案,協同化解,并做到聯動公開。

 

三是建立消費維權案例庫,延伸訴訟效果。利用工商、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和法院各自的案件資源優勢,實現資源共享,整合利用。編寫典型消費維權案例向社會發送,同時利用各種媒體廣為公布,開展協同調研,為相關決策和管理部門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建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