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法院從維護轄區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針對“三養”案件的特殊性,進一步創新工作方法,優質高效審理“三養”案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變“坐堂問案”為“巡回辦案”。圍繞“社區法官進社區”活動,成立婚姻家庭宣講組深入社區進行普法宣傳,引導群眾換位思考問題,運用情理、法理糾正生活中存在的錯誤心態;積極主動開展巡回審判,長期堅持“三養”典型案件到所在街道、社區就地開庭、就地宣判,組織群眾旁聽案件庭審;適時開展“問計于民”活動,運用相關典型案例以答卷的形式讓群眾當“法官”,評析是非,提取建議性意見運用于案件審理。

 

變“難斷家事”為“善理家事”。強化多元調解,通過摸排調查,理順當事人的恩怨,對癥下藥,運用已建立的多元化、深層次的訴訟調解機制,促使當事人以和解的方式解決家庭內部矛盾;強化親情感化,積極與雙方當事人進行思想溝通,有針對性地發揮當事人的親友、基層組織的外在作用,讓群眾多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做父母也要多體諒子女的苦衷,做到案結事了。

 

變“就案辦案”為“服務民生”。堅持判后答疑,注重以案釋法,現場解答群眾咨詢,讓人民群眾對庭審全過程看得見、聽得懂、評判得準;注重宣傳教育,庭審結束后結合案情“以案說法”,弘揚家庭倫理、社會公德,讓群眾明白扶養、撫養、贍養不是等價交換,是必須履行的義務,審理一案,教育一方;強化判后回訪,對于已審結的“三養”案件,推行法官不定期回訪制度,督促雙方當事人積極履行相關義務,實實在在保障婦女、兒童和老人等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