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別著急,我們曉得了,鄰家的糞坑朝向了你家堂屋,壞了風水,這個事情我們還要到你家再了解情況,會跟你鄰家做工作。”春節(jié)過后,我們到江蘇省海安縣法院采訪時,原籍江西的青年法官劉興海正操著滿腔海安話跟當地一位農村老太太熟練交流著??赡苣悴幌嘈牛荒昵皠⑴d海一句海安話也不會說。

 

近年來,該院隨著業(yè)務開展,人員逐年增加,異地籍青年干警亦不斷增多,已有30人,占全院干警總人數的五分之一,主要來自山東、安徽、江西、河南等省市,對于海安本地方言和民俗不甚了解,難以與當地群眾交流,同時作為新進人員記錄速度不快,在日常接訪、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庭審記錄等方面更難以順利進行。

 

為盡快讓他們適應新環(huán)境,順利在崗位成才,該院積極調整培養(yǎng)思路,安排新進人員到審判執(zhí)行一線,通過學方言、習民俗、練技能,不斷拓展培養(yǎng)渠道,打開工作交流之門。督促部門負責人多關心、多壓擔子、多帶頭示范。新入職青年干警在住宿安排上特意采用“海安+異地”的結合模式,努力為外地籍青年干警營造一種學習海安話的環(huán)境氛圍;采取“1+1”結對幫扶措施,每一位外地籍青年干警對應一位當地青年干警,作為海安話學習“陪練”。海安民俗習慣有著其歷史獨特性,該院依托青年工作委員會,組織外地籍青年干警到民俗研習室、家庭文化室接受民俗文化培訓,仔細品琢當地每一種風俗習慣,認真體味地方文化的內涵,盡快讓每一位異地籍青年干警適應海安生活文化環(huán)境。為解決記錄速度跟不上問題,該院以考代訓,定期組織書記員海安話、普通話速錄考核;開展預備法官庭審考核,實行助理審判員差額競爭上崗制度,提高庭審駕馭和法律文書制作能力。

 

據悉,堅持常抓不懈后,該院異地籍青年干警不斷進步,多數人成功轉型為“海安人”,3人成長為優(yōu)秀法官,1人晉升為中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