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儀征法院受理的群體性追索勞動報酬案件,同比增長了53 %。由于該類案件涉及人數多、欠薪數額大、社會影響廣、處理難度高,極易引發群體性事件,從而影響社會穩定,需引起高度重視。

 

一、案件特點

 

1、行業集中。糾紛主要集中于建筑施工、制衣制鞋、玩具箱包等用工需求大、進入門檻低、農民工比例高、抗風險能力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

 

2、原因復雜。企業因對外負債較多而無力發放工資,或因資金周轉困難而暫時無法發放工資,或因產業或市場因素影響陷入經營困境而拖欠工資甚至攜款潛逃轉嫁危機,從而誘發群體性討薪糾紛。

 

3、矛盾尖銳。訴訟到法院的群體性追索勞動報酬案件,多為勞資雙方多次交涉未果,矛盾沖突較為激烈尖銳的糾紛,勞動者為了達到討薪成功的目的,往往采取極端手段來表達自己的訴求。

 

二、對策建議

 

1、加強普法宣傳教育。政府應充分借助新聞傳媒,加強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工會組織應切實開展各種形式的普法宣傳活動,定期向群體性糾紛集中行業的企業及勞動者發放普法宣傳資料,提高勞動者依法維權意識。

 

2、加大行政管理力度。相關職能部門對違反勞動法用工和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企業,應嚴格處罰、有效制約,對惡意欠薪且數額較大的,或欠薪逃匿的,依法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3、完善工資保障制度。勞動保障部門應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實行市場準入,足額提留工資保障基金,從源頭上遏制群體性欠薪風險;政府應設立群體性欠薪應急準備金制度,用于因企業短期資金周轉困難及企業投資人逃逸,造成勞動者生活困難,并有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糾紛處理。

 

4、積極引導協調處理。針對群體性追索勞動報酬的當事人法律素養低、行為非理性等特點,司法行政部門應暢通法律援助通道,有效幫助其依法維權;法院應開辟快速訴訟通道,對群體性欠薪糾紛緩、免交訴訟費,盡可能及時保全,簡化訴訟程序,縮短審執周期;積極建立健全群體性糾紛風險預警、綜合協調和應急處理機制,強化訴調對接,及時化解矛盾,防范糾紛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