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蘇州訊:昆山法院為進一步加強訴調無縫對接工作,近期開始邀請人民調解員在當事人立案前共同對案件的可調性進行分析,通過詢問當事人意愿、電話聯系對方當事人、分析起訴材料等方式將調解可能性較大的案件移送人民調解工作室進行立案前調解工作,取得很好的成效。自091月份以來,昆山法院共移送人民調解工作室20件案件,調解成功11件,提升了訴調對接工作的效率,妥善化解了社會矛盾。

如陶某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一案。陶某于20087月被在昆山工作的馬來西亞籍馮某外出公干時駕駛車輛撞傷。后經治療,陶某共花費醫療費1萬多元,在家休養四個多月。陶某康復后要求馮某的公司進行賠償,因馮某公司老板堅持等保險公司賠付后才肯支付相應的賠償款而協商未成。陶某向法院提起訴訟。昆山法院了解案情并與馮某交談后認為該案可以進行調解遂移送人民調解工作室。人民調解員先與馮某公司的老板取得聯系,向他講解中國現行法律的相關規定,使其愿意進行調解。隨后,人民調解員又了解到馮某由于已定好近日回馬來西亞的機票,希望案件盡快了結。考慮到已近年關,雙方當事人都想早日結案回家過年,人民調解工作室與立案庭、民一庭協商簡化相關程序,積極組織調解,為雙方確定了賠償數額,于次日上午就出具了民事調解書并送達雙方當事人。一起案件在立案庭與人民調解工作室通力合作下半個工作日就處理完畢,體現出了訴調對接工作的便利、優質、高效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