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蘇州訊:日前,江蘇省昆山法院出臺《關于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服務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在總結經驗基礎上,歸納出構建風險預警機制、關注企業經營發展、依法保護弱勢群體等十一條具體措施。昆山市委書記張國華就該意見專門作出批示要求全市各部門學習借鑒,認為法院在金融危機影響的特殊時期,積極履行審判職能,主動服務發展大局,為昆山全力以赴保增長、促發展提供了優質的司法保障。

靈活保全、全程調解,創新思路助力經濟發展

昆山經濟外向程度高,2008年受金融風暴影響,企業涉訴數量快速增長,法院受理買賣、借款、承攬合同糾紛的平均增幅達95.3%。對此,法院創新工作思路,對民商事案件實行專業組審理,將靈活保全和全程調解有機結合,采取分期還款、執行擔保等“放水養魚”方式,扶持企業脫困轉型。妥處融資借貸、商事合同等金融危機催生的群體性或連鎖性糾紛1877起,解決爭議標的1.15億元,案件調撤率74.3%實現了維護金融安全與服務經濟發展的共贏局面。

作為巴城鎮最大的企業,臺資世華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涉訴43起,涉案總額1368萬元,大部分債權人均申請凍結其財產。法院審查后認為,該公司仍有訂單業務和應收款,完全可以維持生產。如貿然采取措施,反而加速企業倒閉,既不利維護當事人權益,更波及大批員工,影響社會穩定。法院遂采取靈活方式:在公司用固定設備作擔保、以應收款為保證的前提下,不予凍結流動性資產,準用協議承諾方式按期以收入支付欠款;如還不足以支付,則以轉讓應收款、拍賣設備為最后選擇。法官又耐心做好各債權人思想工作,闡明互讓互利、合作雙贏的重要性,定期回訪企業提出司法建議,最終除一起案件尚在審理外,其余全部調解結案,各調解協議履行良好

便民利民、扶弱濟困,保障民生維護百姓權益

20081212,蘇雪林與私企業主蔣惠林在法院人民調解工作室接受訴前調解,經法官居中協調,雙方自愿達成以房屋折抵53萬元借款的調解協議,這起由金融危機引發的民間借貸糾紛僅用一個小時就順利調結。

為減少金融危機給群眾生活帶來的不穩定因素,法院落實便民措施,完善訴調對接機制。實行信訪導訴、網上信訪和院庭長每日值班接訪,全面啟動人民調解工作室。組建巡回合議庭,定期到市矛盾調服中心現場辦公。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增花橋法庭、巴城法庭,開展下鄉立案和巡回審判,堅持訴前調解,快速化解矛盾。至今審結民間借貸、勞動爭議等各類民生案件2070件,完成訴前調解295件,巡回審理案件320起,為2100人次提供法律咨詢,為企業提供法律意見32條。同時,依法關心各類弱勢群體,妥善解決好特困案件當事人權益保障等后續問題。年前組織3次專項執行清案行動,快速執結勞動爭議、建筑工程等涉農民工案件1200多起,5次集中發放工資款2100萬元。為生活困難案件當事人減、緩、免訴訟費15.8萬元,為18起案件的41人次發放執行救助金41.8萬元

風險預警、和諧共建,雙向互動服務金融創安

為保駕全市金融創安,法院密切關注形勢發展變化,找準風險預警、和諧共建兩大切入點,積極延伸審判職能,走出了一條“服務鄉鎮和企業、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新路子。

20084月,法院與周市鎮政府開展和諧共建,就建立穩控聯動機制、開展法制業務培訓等六方面達成共識,出臺《關于應對企業突然倒閉的預警預報和處置方案》,協助政府做好穩控工作。200810月,臺企昆山翊慶涂裝有限公司倒閉,300多名工人和16家供應商上訪討要欠款。法院迅速開通快立快執綠色通道,及時發放170萬元涉案標的,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至今已為該鎮訴前調解190余起,對6家倒閉企業實施訴前保全,為轄區企業解決糾紛98起,提出司法建議5條,開展33名社區主任的法制培訓,共建成果得到蘇州中院葉兆偉院長的充分肯定。

法院以成功獲得全國首家縣級市基層法院涉外民商事審判管轄權為契機,開展院企聯動“凝心聚力促發展”活動,擴大和諧共建的范圍。與30多家外企建立聯絡網,聘請26名司法聯絡員,為2萬多人次舉辦9期法律培訓班。在好孩子兒童用品有限公司、昆山統一企業食品有限公司等四家中外知名企業設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聯系點”,派出專人定期回訪,幫助企業彌補制度漏洞,促進企業依法健康發展,高效服務全市創新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