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淮安訊:在大學習、大討論活動中,淮安清河法院通過認真學習,立足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工作實際,以“三個至上”為指導創新審判機制,把各項要求體現在行動上,落實到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踐行黨的事業至上,規范案件審理程序。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審理是事故受害人獲得民事權益救濟的重要途徑,也是法院依法對交通管理部門責任認定、鑒定部門鑒定結論、費用收取作出審查和采信的最終環節。該院組織法官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領會胡錦濤總書記關于三個至上的重要論述,在交通事故審理過程中,不僅要求法官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鑒定結論進行職責范圍內的依法審查,也要求法官加強與交通管理部門、鑒定部門的協調溝通,對需要更改的責任認定,首先要求證據確鑿充分,其次要求應當聽取事故責任認定人的意見。由于這些措施實行,讓案件審理程序更趨公開、透明、和諧、統一,各利益方的合法權益得到了全方位保障。

二是踐行人民利益至上,采取特色為民措施。清河法院結合道路事故賠償案件特點,在司法為民上探新路,實行“一個兼顧,一個釋明”。一個兼顧,就是審執兼顧。在審判工作中兼顧到執行工作。據統計,今年以來,該院通過兼顧執行標的款達30余萬元。一個釋明,就是加強對一些不明法律問題的解釋、提醒,以有利于案件的正確審理。如合同之訴與侵權之訴的區別、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限額等法律問題。為公平保護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權益,該院延伸釋明對象,釋明交通事故安全法及機動車交通事故強制保險條例,此做法實施后,獲得事故當事人的一致好評。

三是踐行憲法法律至上,不斷提升司法能力。通過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清河法院突出抓好審案水平的提高,著力滿足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該院重點突出“雙練”,一練審案能力,增強駕馭法庭能力。該院選擇幾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件,由院庭親自掛帥審案,演示駕馭庭審的技巧,其他法官參與旁聽,庭后組織交流點評。二練法律文書說理能力,杜絕無理判決、無法判決,做到辨法析理,勝敗皆明,妥善化解當事人之間,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