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淮安訊:淮安清河法院積極構建“訴調對接”網絡,有效鈍化社會矛盾,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司法保障。

一是積極推進特邀調解、委托調解工作機制。通過設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人民法庭巡回審判點等,邀請人民調解員或人民陪審員參與調解,加大調解力度,鈍化社會矛盾,2007年民商事案件調撤率達到70%

二是大力加強審判工作對社會調解工作的支持力度。為將“訴調對接”工作融入社會大調解機制。該院在訴前調解、協助調解、延伸調解等方面下大功夫,選派了一批業務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審判人員擔任各街道調解指導員,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報情況,分析問題,研究對策;開展對社區、街道人民調解員調解技巧培訓;在各社區、街道建立糾紛排查制度,保持法院與社會大調解機制中其他部門的廣泛聯系,及時掌握訴訟中呈現的矛盾糾紛新趨勢、新特點。

三是建立綠色通道機制, 實現訴調“無縫”對接。對于經各調解組織調解,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請求出具調解書的,經審查符合立案條件的,及時立案,出具調解書;對于調解未果、當事人要求訴訟的案件,開通訴調程序對接的“直通車”;對調處中心主持下達成具有債權內容的調解協議,經公證機關依法賦予調解協議強制執行效力,債務人拒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只要債權人提出申請,直接進入執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