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猛: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推進法院文化體系化
作者:吳猛 發布時間:2011-12-30 瀏覽次數:925
文化自覺是借用費孝通先生的觀點,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一定的自知之明,并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換言之,就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近年來,潤州區法院緊緊圍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精神,牢牢把握法院文化的時代性、行業性、地域性、群眾性、滲透性等特點,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大力加強以精神文化為核心,物質文化為基礎,行為文化為主體的法院文化建設,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潤州特色和司法特征的廉政文化、黨建文化、規范化文化、行為藝術文化、審判文化、司法禮儀文化等“六位一體”法院文化體系,在全國法院影響廣泛、地位突出。該院作為江蘇基層法院的代表多次在全國法院文化建設會議上交流經驗,相繼被評為全省首批廉政文化示范點、全省首批法院文化建設示范單位。最高法院有關領導3次專程視察該院文化建設工作,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法院同行、黨政領導前來參觀學習280多批次。
一、培養文化自覺,建立法院文化新坐標
文化引領社會發展、推動文明進步。20世紀末,費孝通先生呼吁“文化自覺”,直言“中華民族的復興,正在于文化的復興”。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新要求。深入貫徹落實《決定》精神,實現文化強國,迫切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和全體干部群眾樹立文化自覺意識共同擔與當。
法院文化建設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力量,必須要把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作為法院文化建設的新坐標。近年來,人民法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主動加強法院精神文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建設,為推動審判事業科學展提供了人文保障。但也要清醒認識到當前法院文化建設仍然存在理論研究不深入、體系不全面、發展不平衡、司法特點不鮮明等問題,一言蔽之即文化自覺的程度尚不夠。
法院文化歷史悠久、橫貫東西、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其建設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時期,深入推進法院文化建設必須積極養成高度的文化自覺,深刻把握法院文化的基本規律,強化特點,注重系統,全面協調科學發展。
二、踐行文化自覺,著力構建潤州特色的“六位一體”法院文化體系
潤州區法院的文化建設發軔于廉政文化。2006年被江蘇省委授予全省首批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2008初,換屆后的潤州區法院黨組適時提出了“文化育人、文化興院、文化強院”的工作思路,主動把法院文化建設工作放在法院全局工作中,整體規劃、系統建設。經過四年的發展,實現了思想上、行為上高度自覺的統一,建立形成了廉政文化、黨建文化、規范化文化、行為藝術文化、審判文化、禮儀文化等“六位一體”的法院文化體系,其成效在全國法院領先、全省法院領跑。一年一跨越,年年有新成果。該院2008被授予全省規范司法行為示范點,2009年被授予鎮江市法治文化示范點,2010年被授予全省法院文化建設示范單位,2011年被授予全國法院黨建工作先進集體。
一是廉政文化創新發展。深化完善“讀書思廉、網壇論廉、環境育廉、檔案記廉、文藝養廉、會議講廉、談心保廉、共建促廉”為內容的“八廉”文化品牌。談心保廉信息化。將每年5月10日定為廉政教育警示日,每年5月開展一次“’510’(我要廉)集中警示教育月”活動。建立了“510”手機短信警示教育平臺。將全院干警的基本信息錄入短信平臺數據庫,組織開展征集廉政格言、警句活動,全院干警踴躍參與,創作了百余條廉政格言、警句,為短信平臺注入了干警原創的廉政文化信息。通過經常性向干警發出提醒短信,廉政教育做到天天講、周周講。環境育廉由內而外。在院內,2009年建成了以道德、美德、勤廉為主要教育內容的“啟園”,成為“鎮江市法律道德教育基地”、“青少年法治道德教育基地”、“反腐倡廉示范教育基地”等市、區十多個部門的共建基地。2011年11月,新建的干警文體藝術館和院史館開館,正式開放,豐富了環境育廉的物質基礎。同時,通過法官英模典型引路、干警公示欄接受監督、職業照懸掛激發職業榮譽、警句格言張貼、廉政書畫展覽等新的形式大力營造良好的環境教育氛圍。在院外,通過“黨員社區工作站”、“法官聯系企業工作站”、“軍地共建活動窗口”等平臺,讓廉政文化從會場走向廣場,從法庭走向家庭,從院內走向社會。以科技法庭為平臺,經常與區紀委聯辦警示教育活動。2011年“七一”前后,該院與區紀委聯辦廉政書畫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等活動,各地干部群眾紛紛前來“啟園”文化基地參觀,充分發揮了“啟園”作為市、區反腐倡廉示范教育基地的作用。
二是司法規范化文化優化提升。深入持久開展司法規范化建設,不斷健全完善制度,修訂和完善了《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法官業績考評辦法》等30多項制度,對司法程序、人事管理、崗位職責、法官行為、監督管理逐項進行規范,確保法院工作和司法行為處處有規范、事事有規章。完善考核、考評辦法和獎懲規定等配套措施,在年終考評時嚴格按照各項獎懲辦法予以兌現,確保各項制度能夠貫徹執行到位。開展“規范司法行為優秀示范崗”創建活動,以點帶面,推進司法規范化建設長效發展。
三是黨建文化樹立品牌。堅持抓黨建帶隊建,抓隊建促審判,大力加強法院的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教育管理。通過不斷創新和完善黨建工作載體,搭建隊伍建設的新平臺,形成了以“數字化平臺”和“啟園”兩大硬件載體建設為兩翼,以“四服務”工程為主體,以制度建設為長效化良性運作動力保障的“紅色課堂”黨建工作新機制。2011年4月,作為全國基層法院的四家代表之一,參加了最高法院在福建古田召開的黨建工作座談會議。2011年5月,組織舉辦基層法院黨建工作創新交流研討會,來自全國14個法院和黨委組織部門的代表以及高校專家學者,共同研討新形勢下如何“創新發展基層人民法院黨建工作”,最高人民法院領導對“紅色課堂”給予高度評價。
四是行為藝術文化形成規模。在內部局域網設置了“法官風采”專欄,以知名法官、才藝展示、法官隨筆為專題展示法院文化建設成果。多次開展征文、攝影活動,征集干警才藝作品,制作電子雜志等。圍繞紀念建黨90周年 ,開展以“唱紅歌、誦紅詩”為主題的詩歌、書畫比賽,組織攝影愛好者以“法正、風清、人和”為主題進行創作。成立瑜伽、乒乓球、攝影等16個興趣小組。院領導兼任區攝影家協會主席、區文聯常委,7名法官成為區文聯會員,1名法官加入江蘇省書法家協會。與和諧共建單位開展乒乓球、藍球等友好比賽等。
五是審判文化加快發展。大力加強“學習型”法院建設,每年組織一次法學、審判實務論文研討會,經常性開展崗位技能大練兵、大比武、優秀裁判文書評比、經典案例研討、疑難案件討論活動。收集本院經典案例編纂成冊,集結出版,為干警提供業務指導。
六是禮儀文化提升形象。邀請專家對干警進行接待、庭審、公務禮儀培訓。從規范文明接聽電話、接待群眾等細節抓起,推行司法禮儀。在全市率先建立“訴訟服務中心”,實行接待、導訴、釋明答疑等“一站式”服務,落實“七個一”:一句親切的問候、一張笑臉、一杯茶水、一番熱情引導、一腔真誠服務、一本意見簿、一聲客氣道別,傳遞司法溫暖。法院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
三、提升文化自覺,強化“三個注重”規范完善法院文化體系
文化自覺既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也是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時期,人民法院要緊緊圍繞服務大局、司法為民的工作主題,大力提升法院群體的文化自覺,深入推進與社會文化共生共融的法院文化建設。就潤州區法院而言,將堅持“三個注重”進一步規范法院文化體系建設。
一是注重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法院文化屬于組織文化,法院文化建設應服從、服務于法官隊伍建設。最近中央政法委提出了“忠誠、公正、廉潔、為民”的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這是政法隊伍共同的價值認同。法院文化體系建設要積極引入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以其為引領,推進法院精神文化和規范化文化建設。
二是注重個性特色和與社會共融的結合。法院文化建設歸根到底是為審判服務的、為法院管理服務的。法院文化體系無論是作為意識體系,還是行動策略,都必須彰顯審判工作特色。
三是注重規則形成和長效機制建設。法院文化建設承載許多使命,其中最重要的使命是承擔司法的自我凈化和自我發展功能。為此,必須把法院文化建設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及時轉化為法官群體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建立和落實長效機制,使法院文化建設不僅是一種精神的洗禮,更成為促進審判事業科學發展的有力抓手。